新风拂面卷潮来———聊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综述
经济如大树,发展环境犹如树下之土壤;经济如高楼,发展环境犹如大厦之根基。2013年,是聊城跨越赶超攻坚战首战告捷之年。这一年,全市上下干部作风不断转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务实为民、清廉高效的新风扑面而来:
公开曝光、通报违反“八项规定”问题87起,处理232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58人……
在全省率先实现审批项目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收费标准最低……
建立了大督查落实委员会,实现纪检监察机关督查与执纪问责的有效衔接……
转作风提效能
围绕落实“八项规定”,我市共检查部门单位1800多个次,公开曝光、通报违反“八项规定”问题87起,处理232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58人。深入开展“庸懒散”专项治理,共问责县级干部5人,科级及以下27人,约谈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11人。
我市还围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领导小组,制定了《聊城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的暂行规定》,切实加大对涉企执法行为的监督力度,坚决消除各种形式的“吃拿卡要报”行为。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和中小企业发放“服务跟踪卡”,建立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检查、收费罚款行为《登记备案簿》,听取企业针对行政执法部门服务质量的意见反馈,记录行政执法部门在企业的检查、收费等情况。印发了《关于对损害全市大招商大发展环境行为实行投诉奖励的暂行办法》,设置5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物质奖励,鼓励公民、法人等对损害聊城大招商大发展环境行为进行投诉。扎实推进“跨越赶超纪检行”活动,开展监督检查21项,检查单位260多个,提出整改建议930余条,查处问题110多个。
此外,我市投资建设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行政职权暨廉政风险防控在线监察平台、“政务网”以及多媒体政务公开查询系统等,实现了政务公开与便民利民的有机结合。
减审批强服务
“前两天我来办理组织代码机构证书,一般来说需要3个工作日。当得知我们要得急,窗口人员积极和省里联系,特事特办,24小时内就办好了。”近日,石炭纪能源有限公司的职工王金龙,特意向市行政服务中心送来写有“热情服务、廉明高效”的锦旗。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审批事项明显减少,这些显著变化,得益于我市持续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5月份开始,我市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审批事项精简到160项,精简率56%;行政许可主体减少为42个,精简率21%。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企业登记“零收费”。
9月份,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157项,进厅项目减少到131项,我市成为全省审批项目最少的地级市。
12月份,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到96项,每年可为市本级企业减负6000万元以上。
在清理的同时,我市按照服务企业、方便群众的要求,以推进集中办理、简化审批材料、减少办事环节、缩短承诺时限为重点,对项目办事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实施精细化管理,行政审批效率提高60%以上。
大督查促发展
“下来督查的同志不光听汇报、看材料,他们坚持见人、见物、见现场,全部到施工现场督查,还拍照录像留下原始资料,让我们有压力,更有动力。”日前,阳谷县西湖镇党委书记董信光谈到大督查时感慨地说。
为抓好工作落实,我市建立了大督查落实委员会,以纪检监察机关行政执法和行政效能监察为基础,将原来党委政府督查和考核部门的职责拓展延伸,进一步加强了对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党政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监督、考核和问责力度,攥紧拳头,合力攻坚。
在工作中,我市坚持把强化督查问责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实现了纪检监察机关督查与执纪问责的有效衔接、“尺子”与“鞭子”的无缝对接。2013年,我市大督查落实委员会共开展专项督查65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建议80余条。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全市上下正戮力同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让企业家高兴,让老百姓满意,让全民创业的激情竞相迸发。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孩子“寄”回家? 聊城也可能
- 聊城:贷款买房,您准备好了吗?
- 山东237产品取消名牌资格 聊城11个产品暂别“山东名牌”
- 市政协委员杜月环:政府支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 聊城消费者披露商家拒开发票三大招数
- 聊城城区道路竣工 市长“验收”
- 聊城古城建设步伐加快 四个片区建设上半年全面启动
- 大雨过去一周 聊城一乡镇田里积水依然未退
- 司机伪造编造证件被刑拘 一车带了四个假证
- 聊城市委宣传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
- 聊城:小区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成摆设
- 聊城:失主发帖求“人肉”拾钱包着遭网友质疑
- 聊城城区今日8时开始试供热
- 大学生“考证”热情依旧 聊城四六级报考人数创新高
- 聊城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达256亿 占GDP比重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