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一群普通人的公益之路
“黄岩爱心志愿者协会”部分成员和他们的帮扶对象。记者 王文波 摄
每家一袋面粉、一桶油、五斤肉。
18日,临近春节,临清“黄岩爱心志愿者协会”给他们的帮扶对象送去礼品。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时间,容易让人联想到“形式主义”式的慰问。
其实这些人,都是他们的长期帮扶对象。
而这个爱心协会的成员,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当保安的、做保洁的、开三轮的,甚至暂时没有工作的。买肉、面粉和食用油的钱,也是他们凑的。
用他们的话说,做公益是干实事,不能图名图利。
事例一 为肝病患者申请低保、呼吁爱心并尽力帮扶
18日上午,马众荣正在家里熬中药,一服中药熬两次,然后把两次的药汁倒在一起。
马众荣有个痴呆妹妹名叫马桂菊,48岁,只有婴儿般的智商。16年来,这个妹妹一直靠哥嫂照顾。
他们的邻居袁庆林说,要不是马众荣和李保香照顾,马桂菊不可能活到今天。
马众荣家在临清城区元仓街,老平房。东边三间是1984年盖的,西边三间是上世纪60年代盖的。
在邻居的眼中,这家人善良老实。但是,他们的生活一直困难。
马众荣曾在一家电机厂工作,当时每个月有一百多元钱的收入。这些微薄的收入,维持起一家老小的吃穿住用。
李保香没有工作,因为得照顾一家老小,她也没有机会出门打工。
2000年左右,马众荣下岗,他开始蹬三轮载客挣钱。妻子依然留在家里照顾妹妹以及两个孩子——洗衣服、床单被罩,她做得最多。
蹬了10年三轮车后,50岁的马众荣开始去建筑队打工。陕西、新疆,哪里给的钱多就去哪里。
2013年五六月份,在外打工的马众荣回家了——又黄又瘦,经检查,他患上了严重的肝病。
由于家庭困难,马众荣曾一度将熬过的中药渣“二次利用”:将中药渣晾干粉碎,在粉末里掺上蜂蜜,制成“蜜丸”服用。
“黄岩爱心志愿者协会”在2013年8月份了解到这种情况。随后,他们开始进行帮助——申请低保、联系媒体,并呼吁更多的人献出爱心。
在他们的努力下,不少市民将捐款送到马众荣的儿子马天鲲手里,或者直接送到马众荣家里。有人捐一百二百,也有人捐一千。
作为爱心协会的成员,他们不只是呼吁,自己经常捐助——送鸡蛋送奶,经常过去慰问。他们都是最普通的劳动者,能出多少出多少。
当日,他们将协会成员凑钱购买的一袋白面、一桶食用油和5斤肉送到马众荣家。
李保香拿出了最大的热情:每人一盒牛奶,但大家都没有喝。
马众荣告诉记者,到现在,依然有好心人给他捐款。
事例二 给住在危房里的贫困家庭联系建新房
临清市潘庄镇梁齐寨村有一间青砖盖成的东屋,起脊挂瓦,室内面积近50平方米。而本该是正房的北屋,却只是三间土坯房——建于1971年,房顶已经漏顶,无法住人。
18日下午,刚进胡同,屋子的主人王冬丽和孩子就出来迎接。王冬丽热情地打招呼,孩子亲热地叫该协会的主心骨黄岩“黄爷爷”。
王冬丽一家,也是协会的长期帮扶对象,事情还得从2012年下半年说起。那时候,该协会听说了她的事情——女人带着孩子,男人几年之内无法回家,房子是土坯房。除了几亩薄田,没有其他收入,生活十分困难,还得一人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
而这个女人,年龄并不大,是一名85后,她叫王冬丽。
王冬丽小时候跟随父亲在东北生活,家庭十分困难。作为85后的她,只读了小学一年级,有时候拉着妹妹的手去学校捡吃剩菜剩饭。
在他十二三岁那年,跟随病重的父亲返回临清老家,并在亲戚的帮助下料理了父亲的后事。
后来,她嫁到潘庄镇梁齐寨村——对方同样生活困难。过门那天,她没有添置新衣服,三间土坯老屋里也没有添置任何新家具。
一座几近漏雨的房子、床上生病的奶奶、门口年老的公公,这是她结婚当天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婚后,丈夫在附近打工,王冬丽照顾老人和孩子,生活没有起色。
就是照顾瘫痪的公公,让村民邻居以及协会成员对她肃然起敬——端屎端尿、擦洗身体、按时喂饭。
“虽然屋内破旧,但是里面一点儿异味都没有。”黄岩对这个细节印象深刻。
2012年农历十一月份,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她料理了公公的后事。
一开始,该协会了解到孩子没有书包、缺少作业本,于是他们凑钱给孩子买了书包和10摞作业本以及其他文具,还帮着交了相关费用。
令他们最着急的是住房问题:三间老房子,透风漏雨,有些地方还用立柱支撑着。
有村民告诉他们,屋内一个用砖垒起来的支撑柱曾经倒过,差点砸着孩子!
帮王冬丽盖新房子是当务之急。但是这个协会成员都是普通人,甚至是靠低保生活的人,怎么办?他们只能为此四处奔走,到处呼吁。
还好,他们在2013年5月份认识了临清城区一位李姓好心人。
在看了王冬丽家的实际情况并了解了王冬丽的经历后,好心人当即决定帮她新建一座房子。
盖新房所用砖瓦木料,都是那位好心人帮忙拉到王冬丽家的,她还另外给了王冬丽一部分钱,用来购买建房所需的其余材料。
黄岩说,拉砖的时候天很热,那位生活优越的好心人竟然和大家一起挑砖、搬砖。“不仅这样,她还积极帮着王冬丽安排工作,并保持联系。”
18日下午,除了肉、面粉和食用油,该协会还给孩子带来一箱牛奶。
如今,王冬丽经常挂着笑脸,那种生活重压下的愁苦,已不见踪影。
孩子和协会成员很熟悉,一会儿叫这个叔叔,一会儿喊那个爷爷。
成员 主心骨是位残疾人 成员有下岗职工
“黄岩爱心志愿者协会”的主心骨叫黄岩,租住在临清城区元仓街的一间平房里。
一次感冒打针,造成他双下肢残疾,那时他才七八岁。如今,他一个人靠低保生活,快50岁了。
因身体残疾,他从小得到不少人的帮助。长大后,他开始做好事。
但慢慢地,他感到一个人的力量渺小。2012年9月1日,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爱心协会——“黄岩爱心志愿者协会”。
这个协会的成员都是最普通的人:有蹬三轮的、有当保安的、有打零工的、也有做买卖经商的,甚至是下岗职工或者暂时没有工作的人。
他们发现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尽力帮助:自己尽量捐款,自己解决不了就动员社会力量。他们的每次行动,都会在网上公开。每次有人捐款,都是直接送到当事人手中。如果有人坚持通过协会捐款,他们都会开收据。如果是通过银行卡见不着人,他们也会一一详细记录下来。
当然,他们的行为也遭到了不少舆论压力。黄岩说:“每做一件事情,都有人说我们是作秀、是骗子。现在我们也习惯了,别人说就说吧,我们低头做事。”
长期跟随该协会行动,并经常提供车辆及其他帮助的临清市民陈先生并不是这个协会的成员,他说:“如果每个人都坚持这样作秀,这世界倒会更美好了。”
(记者 王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