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王”能结三斤大果 盼人帮助推广
临清李实峨家的这株梨树名声很响,怎么开发等您出点子
普通梨与“梨王”对比。
“走,去李实峨院里看大梨去。”“如果咱家院里有这样的梨树就好了,这能不能嫁接?”近日,临清市金郝庄镇李洼村李实峨家里又开始热闹起来。李家院里两棵梨树上,已经挂满了果实,每个都有两斤多重。李实峨说,梨再长一个多月,一个能达到三斤多重。
今年75岁的李实峨,从年轻时起,就是一名园艺爱好者,院里的这两棵梨树更是他精心栽培的品种。“梨王”为李实峨赢来不少荣誉,慕李实峨家中“梨王”之名而来的市民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场地、资金受限,李实峨在为家中“梨王”欣喜的同时,也为其推广而发愁。
震惊
一个梨三斤多
震住农业专家
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实峨在报纸上得知北京要举办“梨王擂台赛”的消息。李实峨看着窗外梨树上个头硕大的梨子,想要去北京参加擂台赛。
“咱这个梨这么大,应该让大伙儿都看看。”李实峨说,当时也是抱着请教的态度,让农业专家们看看这是什么品种。随即,李实峨在树上摘了三个最大的梨子,一个人、一个包、三个梨踏上了去北京“打擂台”的征途。
李实峨告诉聊城晚报记者,当时,他赶到北京,三个梨在火车上颠簸,梨皮已经擦伤了。“我也不了解什么情况,在火车上挤压碰撞,梨外皮也不那么好看了。”李实峨说,第一次去北京,他没好意思把长相不那么好看的梨拿出来。但通过这一趟,他了解了流程。
2004年,为了参加这次擂台赛,李实峨做了充足的准备,准备好相关材料、了解流程。再度进京,参加“梨王擂台赛”。这一次,李实峨带去的三个梨总重量达到了5.7公斤,仅以一两之差败给了北京的一家果树科研机构。
李实峨告诉聊城晚报记者,在这次“梨王擂台赛”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梨让自己大开眼界。而他带去的梨就是自家院里的,靠传统技术栽培,属于无公害绿色食品。谈到这次比赛,李实峨对于比赛结果仍心有不甘。李实峨说:“得冠军的那种梨,属于科研成果,那成本得多高啊,一般人根本吃不起,也不具有推广价值。”
抱着请教的心态,李实峨将自己的梨拿给农业专家看,李实峨的梨成为专家们讨论的热点,在专家眼里,一个普通农民靠着传统的栽培技术,培育出来的梨竟与科研院所研究的成果相差无几,实在难得。
此后,李实峨带着他的梨先后参加了全国农业十年成果展览会和多届全国梨王擂台赛,自家院里的梨也为自己迎来了不少荣誉,“临清梨王”的称号也实至名归。
回忆
梨挂床头
九旬奶奶天天看
记者在李实峨家中院里看到,现如今,院子里有两棵梨树,硕大的梨已经挂满枝头。村里不时会有人来李实峨家看看“大梨”。
李实峨向记者讲起了梨树的来历。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去高唐县清平镇土楼村帮人维修,在当地沙地上移来两棵小树苗。当时也没在意,回来之后,就把树苗载在院子里。由于疏于管理照料,其中一棵梨树枯死了。
“当时院里还有一棵大槐树,槐树遮住了梨树的光,梨树也不结果。”李实峨说。随后李实峨把槐树砍了,阳光照了进来。“见到阳光后,梨树就开始长起来了,结的果实也很大。”
1990年左右,梨树开花结果,结的果子不多,但个个都很大,附近乡亲们都好奇,前来观赏。从那之后,李实峨开始精心打理梨树。
李实峨告诉聊城晚报记者,当时他的奶奶还在世,年过九旬的老人从来没见过如此大的梨,格外开心。把梨用铁丝挂在床头,天天看,看着心里就高兴。李实峨说,当时,老人舍不得吃,梨挂床头,一直挂着,看到梨坏了就扔了。
随后,李实峨又在自家院里嫁接了一棵梨树,这棵梨树不仅形状更好,而且结的果实更多,口感也很好。
近日,聊城晚报记者在李实峨家院子里看到了这两棵梨树,梨树枝头已经挂满一个个硕大的梨,梨呈青色,单个梨重量已经有两斤多重了,个头明显比普通梨大很多。李实峨说:“这种梨皮厚,水分不易蒸发,口感很好。梨现在呈青色,说明还在生长,变成黄色的时候就可以摘了。现在,梨还能再长一个多月。每个梨都能达到三斤多重。”
奉献
“梨王”名声响
外地果农来取经
如今,李实峨家中梨的名气越来越大,眼下树上都结满了果子。村里来李家看梨的人也越来越多。
看着这满树的大梨,不少村民颇为羡慕。本村和外村的不少父老乡亲们都来李实峨家求“梨枝”,希望自家院里也能长出这么大个的梨。而对此,李实峨表现得十分“大方”。他把枝条免费嫁接给他人,本村和外村的村民只要找到李实峨,他都很乐意帮忙嫁接。久而久之,李实峨赢得大家伙的敬重,村里人都习惯地喊他“峨爷”。
“梨王”的枝条不仅伸出了李家院子,遍布李实峨所在的村,而且也已经伸出了临清。李实峨告诉聊城晚报记者,有一年春节刚过,一位陌生人敲开了李实峨家中的大门。原来这是一位来自临沂的果农,在媒体上得知“梨王”的消息特意慕名而来。
李实峨将这位远道而来的果农留宿家中,一起探讨起了种植经验。临走时,李实峨将六个梨芽送给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由于李实峨坚决不要报酬。于是,客人将800元钱偷偷地塞进李实峨家中的被子里。
李实峨的慷慨也落下不少埋怨。有人说,李实峨太不懂“专利”,将这个稀有品种四处散播;也有人说李实峨“憨”,但李实峨告诉聊城晚报记者,一棵小小的梨树没有什么值得保守的。“我不喜欢吃‘独食’,大家都能种上这种梨树才好呢,我心里才高兴呢!”
推广
梨子虽好
推广成难题
这么好的品种,如果只在自家院里种,有点可惜。于是,李实峨想到了将这种梨推广出去,希望有一天,自己家中的这种梨树能够得到大规模地种植,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这种大梨。
然而,提到推广,李实峨颇为无奈。他告诉聊城晚报记者,这几年自己与当地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然而,“梨王”推广计划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未能成功。
李实峨介绍,现如今,自家院子里的梨树知名度越来越高,有很多村民,也有不少果农前来求梨芽。经过精心培育,从李家“走”出去的梨树有的比李实峨家长得都好。
李实峨告诉聊城晚报记者,来找他要梨芽的村民都是觉得新鲜。“物以稀为贵”,大伙儿没见过这么大的梨,都图个新鲜,回去自己赏玩,并没有真正推广出去。
此外,这种大梨走低端市场也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一般市场上的梨个头都比较小,赶集的时候买两个,回到家孩子一人分一个,或者随走着随吃。但是这种大梨,个头太大,一个就两三斤,拎着沉,一个人吃也吃不完。
李实峨说:“串门走亲戚,拿一两个梨不好看,可一个就两三斤,人家想要两斤半梨咱也不能把梨切开了卖不是。”李实峨家中的这种大梨拿到市场上不好卖,久而久之,愿意种这种梨的人也不多了,只有喜欢这种梨的人当作欣赏种植。
低端市场走不通,李实峨想到了走高端精品农产品的路子。曾经,也有一家农产品企业与李实峨商议推广这种梨。然而,在试种阶段梨树遭到恶意破坏,最终只能作罢。
李实峨说,除了低端市场这种梨还可以做成盆景,放在室内起到观赏效果,还可以做梨汁深加工。但是,这都需要场地与资金,推广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记者 张娜 通讯员 刘旭东)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东昌府大队启动恶劣天气紧急预案 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控
- 聊城校车现状:千余所小学幼儿园 备案校车只有十几辆
- 聊城霜降过天气渐冷 深秋至早晚加衣
- 聊城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调度会召开 任晓旺出席
- 聊城市民骑进水坑摔掉牙 律师:由道路所有人或管理人赔偿
- 聊城籍“红色编剧”拟以山陕会馆为背景拍商战大戏
- 聊城:学徒修坏电脑维修处拒担责 经调解消费者获赔150元
- 聊城市东昌府区、阳谷县入选省玉米补助示范县
- 聊城:汇出700元没见车影 又让交2000元押金
- 聊城: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改陈布展
- 构筑中美友好的民间基石
- 聊城铁骑俱乐部成立 民间体育组织再添新军
- 今年以来聊城劳动力成本指数持续上涨
- 聊城老汉遇骗子 急中生智给“警察”儿子打电话脱险
- 聊城消费者披露商家拒开发票三大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