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时代英雄系列报道--贾秀兰
人物档案:
1972年——1974年在茌平一中读初中
1975年——1977年在阳谷卫校上学
1978年——1982年在寿张镇北台村任赤脚医生,当时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县赤脚医生先进工作者
1983年——2001年任寿张镇敬老院院长职务
2002年——2007年任寿张和四棚合并敬老院院长职务
1986年至今一直忍阳谷县政协委员
2007年至今任阳谷人大代表职务
2004年,其事迹曾在中央1、2、4、12、夕阳红频道,及湖南台、上海台、江西台、深圳台等播出过
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候选人
1988、1992、1993、1994、1995年连续被省、市、县老龄委授予《敬老爱老模范》称号
1994年被省妇联授予《省三八红旗手》、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5年被县政协授予《十佳政协委员》
2006年被市总共会授予《十佳杰出职工》和《富民兴聊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2007年被省总工会..妇联..青年团...文明办授予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被市总工会、妇联、青年团、文明办授予《十佳孝老模范》荣誉称号
2008年被评为全国好人
2009年被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2010年被县政协授予《十佳政协委员》荣誉称号
2011年被县妇联授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牧林爱老人生前每到重阳节,都来和贾秀兰相聚。(资料片)
大众网聊城9月24日讯(见习记者 侯晓)说起贾秀兰,聊城人应该家喻户晓,她是聊城市阳谷县寿张镇敬老院的院长。尽管身为院长,她却干着连护工都不愿做的又脏又累的活儿。尽管幼时失去双亲,她却有586位爹娘。尽管没有亲生子女,她却是十六名孤儿的母亲。
1983年,她放弃了年收入万元人民币的个人诊所,放弃手中进一次货便可盈利两千元的行当,毅然做起月工资只有40元的工作,一干就是32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贾秀兰便是这样的人。
"我已经干了24年的敬老院了,已经成了好像是职业病吧。离了这些老人不行,老人离了我也不行。" 当"时代女性""伟大女性""全国好人"等荣誉来临的时候,贾秀兰却很淡泊。在她看来,不觉得自己很伟大,只不过在相同的岗位上,比部分人做得优秀。
所以,在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部分候选人都在忙着刷屏拉选票的时候,贾秀兰选择了淡泊。面对各路媒体的镜头,贾秀兰选择了坦然。面对某企业50万元的捐赠,贾秀兰选择了拒绝。
倾尽个人积蓄改造敬老院
1983年某天,当寿张镇领导来到贾秀兰家,苦口婆心邀请她担任镇上新开办的敬老院院长时,贾秀兰内心是拒绝的,或者说根本不情愿做这个院长。镇领导考虑贾秀兰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懂些医术,是最佳人选。
然而,和自己的月入千元的生意相比,敬老院月收入40元的工作,显然微不足道。贾秀兰当时也犹豫了。但是回过头,贾秀兰回想到自己的悲苦出身,决定承担下照顾孤寡老人的重担。她本身是个孤儿,早年失去双亲,缺少亲情。
新开张的敬老院非常简陋,7亩多大的院子,9间孤零零的旧屋,院子周围荒草丛生。虽说是院长,但贾秀兰身兼多职,既要做院长,又要做会计,还要做厨师和护工。二十多位体弱多病的孤寡老人和伤残老军人只有贾秀兰一人照顾。
考虑到寿张镇经济困难,贾秀兰没有去镇上找领导反映。 贾秀兰带领敬老院里身体还算硬朗的老人,对敬老院进行改造。但是购买砖瓦的资金从哪儿来?最后,贾秀兰痛下决心,将做生意攒下的几万块钱全部投入进去。
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一个温馨的小院初具规模。从此,这里便成了贾秀兰的家。
非典那年,她失去右眼
非典那年,敬老院有位叫杨广照的老人出现了跟非典型性肺炎相似的症状。贾秀兰顾不得过多考虑,在杨广照老人床前寸步不离地守候着。就在这一年,发生了意外。
晚上,贾秀兰照料杨广照睡下后,疲惫地在床边打起瞌睡,不慎右眼被桌角撞伤。然而,当时处于特殊时期,无法确定杨广照老人病情前,贾秀兰顾不上自己眼伤。
然而,等到非典时期已过,贾秀兰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右眼。医生告知其本人,眼伤如果在七天内来就诊还能治愈,由于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目前只能做眼球摘除手术。
有一天,贾秀兰去县里开会,回家时,她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小道上,心情十分低落。突然,隐隐约约地,她听见远处的敬老院方向有人在呼唤她的名字。
原来是几个身体不错的老人怕贾秀兰回来的路上不安全,就自发地跑出来迎接她,院里其他的老人,一个也没有睡。在自己最痛苦的时候,是老人们给了贾秀兰亲人一般的温暖。
对于自己失去了右眼,贾秀兰一点不怨恨,一点不后悔。相反,贾秀兰下定决心,将这份事业做到底。
她已是586名老人的女儿
"小兰,俺一辈子忘不了你。"
"小兰对俺好,就是亲生儿女也做不到。"
"小兰就是俺的亲生女儿。"
"小兰,叫我怎么谢你啊,我到下一辈子变成牛给你耕地,变成狗就给你看门。"
在寿张敬老院,多数老人无儿无女,有些老人智障,得重病。在他们看来,贾秀兰就是他们的亲生女儿,甚至比亲生儿女还要亲。在贾秀兰眼里,他们就是自己的爹娘。她已经走进老人的生活和内心。
一位老人中风偏瘫,吃饭一定要贾秀兰喂,常常把饭菜喷了贾秀兰一脸。一位老人故意刁难贾秀兰,她偷偷不知哭过很多次。她总是会默默地擦干眼泪,笑脸相迎,辛酸的苦水默默咽下。
老年人睡眠少,每天5点多钟就有人起床,贾秀兰就强迫自己5点半起来,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查房,给老人做简单的身体检查,陪老人聊天,给生病的老人喂药,还组织老人们在院子里锻炼身体。
在一个岗位上坚持10年已属不易,贾秀兰却坚守了32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32年,贾秀兰已经是586名老人的好女儿,其中,为将近三百名老人养老送终。
另外,她还是16名孤儿的母亲。有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目前有稳定的工作,他们仍保持着紧密联系,子女们时常来敬老院看望母亲。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家中有一位57岁的老妈妈。
曾拒绝好心人50万元捐助
贾秀兰的事迹传遍整个聊城市,甚至全国。
2006年,贾秀兰曾入围"感动中国人物",当聊城人民都在为贾秀兰的落选感到遗憾时,贾秀兰不以为意。荣誉对她来说,只是一个虚名,在她看来,获选与否不重要,关键在于做好自己。
当时,全国各大媒体纷至沓来,采访贾秀兰的事迹。贾秀兰累得够呛,每天都有五六家媒体来访,她的事迹传遍中国。不少好心人和爱心企业看到贾秀兰的报道后纷纷进行捐款。然而,无论数额大小,都被贾秀兰拒绝。
其中,一家爱心企业愿意为敬老院提供高达50万元的捐款,贾秀兰不假思索当场回绝。至今说起来,敬老院一些同事都说贾秀兰傻。"为什么不拿着这些钱?敬老院需要钱,你可以拿这些钱为更多老人谋福利。"
说到这些往事,贾秀兰不觉遗憾。她说,一直以来,她都是在拿自己的钱付出,怎么还好意思再要别人的钱。她认为,再苦再困难,也能挺过,比他们需要钱的贫困群体大有人在。
日子照样挺了过来。如今,敬老院有了太阳能,老人们可以洗澡。有了健身器材,老人们可以锻炼身体。有了暖气,老人们可以集体取暖。院里现在配有餐厅、娱乐室、卫生室、理发室等。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市交通部门发布东昌湖水域交通管制通告
- 英语今年回归春季高考 分值为80分
- 两会老旧回迁小区相关提案获回复 问题终有解决方案
- 聊城残疾人手工布鞋摊义卖现场生意挺火(图)
- 聊城调度中泰搏击对抗赛 马丽红出席
- 聊城整顿非煤矿山企业 不达标的全面停产整顿
- 任晓旺为住建交通系统讲专题党课
- 济南国际泉水冬泳节举行 聊城游泳健儿载誉而归
- 聊城市规划项目审查会召开 探讨10个规划建设方案
- 聊城磁疗老花镜让人看花眼 买不买要看仔细
- 高新区拓展企业创业空间
- 脚部伤病添新累 满怀希冀过衡水
- 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 聊城健儿载誉凯旋
- 聊城楼市拐点难辨 2011年房价总体上升
- 聊城天气:9日夜间到10日白天全市范围雨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