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凤凰集:抗日红色堡垒 浴血保卫家园
那种场面太惨了,一辈子也忘不了。”6月3日,在东昌府区烈士陵园纪念堂内,84岁的解树菊老人,一边看着墙上70年前凤凰集惨案连环画,一边喃喃自语。解树菊老人是东昌府区烈士陵园所在地凤凰集村人,对于自幼在硝烟中成长,亲眼目睹日军暴行的他来说,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伤痛永远铭心刻骨。
日军扫荡 制造骇人惨案
1945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清晨,正值隆冬,驻扎在堂邑城内的200多名日伪军包围了凤凰集。他们荷枪实弹进村后,见到像共产党、游击队的人员就抓,一共抓到40多人。敌人把这些手无寸铁的群众赶到一个两面靠墙、一面靠胡同的小场院里,并架起了3挺机枪和1门小钢炮。
日军问站在最前面的村民张广友,谁是自卫队员的家属,张广友看着日军,没有说话。恼羞成怒的鬼子抽出军刀,向张广友当头劈了下去,几乎在张广友被砍的同时,张广太被另外一个日军直接开枪打死……在这次扫荡中,有6人遇难,38多人受伤,50多人被日军抓走,村里100多间房屋被毁,200多头大牲口被杀掠。
组建武装 浴血保卫家园
1937年11月,聊城举行了抗战时期山东最早武装起义之一的“堂邑凤凰集抗日武装起义”,成为当时鲁西北有名的红色保垒村,并涌现出一大批英勇抗敌的党员干部。当时,日军把凤凰集称为“共产党的老窝”。因此,凤凰集村也成为日军的眼中钉,每次扫荡都是首当其冲,所以村里在抗日战争中受的损害也最大。
解树菊老人说,当时村里一些在外读书的青年,接受了新思想,解占伯就是其中之一。解占伯6岁起在聊城上学,后来考入清华大学,1937年参加了革命,同年入党,赴延安军事干部学校学习,返聊后,与徐运北同志在堂邑成立宣传队,训练和组织民团和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们在村里挂起抗日旗帜,组织发动了“抗日义勇军”,建立了20多人的队伍,全村另有100多名青壮年组织起地方自卫队。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全村人踊跃支前,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
不忘国耻 牢记革命信念
解树菊老人介绍,村北烈士墓是1946年冬在冀鲁豫七军分区司令员赵健民直接指挥下建立的。后来,政府多次对烈士墓进行修缮,1988年12月份,由少将谢长林、谢元德出资修建凤凰集烈士陵园碑。2001年4月,烈士陵园被确认为东昌府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9月,东昌府区投资500多万元,对原烈士陵园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在原有基础上建设了纪念堂、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亭、纪念雕塑等。同时,把东昌府区所有零散烈士墓迁移到该陵园统一管理。2013年5月,更名为东昌府区烈士陵园。目前,该陵园集中安葬烈士489名,其中无名烈士156名,有名烈士333名。
1966年,为了记录1944年的那次屠杀,也为了让后人记住那段历史,村里的画家郎树山遍寻知情者,在他们流着泪的叙述中,逐渐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并历时一个月的时间作画10幅。现在这10幅画复印放大后,悬挂在陵园纪念堂内,警示后人,勿忘国耻。
(本报记者 朱玉东 本报通讯员 王忠友)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视频)聊城莘县:一批西瓜苗 种出两种西瓜?
- 聊城开展群众满意度电话访问 听取对2012年度工作评价
- 聊城服务业发展提速 前9月投资235.9亿元
- “婚事烦恼”下的“春节恐归族”
- 湖南媳妇在山东过年惊呆:两桌喝近5箱白酒
- 聊城:廉政葫芦送大学生“村官”
- “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实打实
- 今年聊城市各地降水普遍多于常年
- 2014年聊城市红十字会发放救助款108万元
- 聊城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年度任务提前完成
- 聊城兴华西路一饭店被砸
- 电梯伤亡事故相继发生 聊城居民担心电梯安全
- 聊城首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出炉 具健康素养者不足15%
- 聊城两条公路建设向社会资本开放
- 海外聊城踏浪而起——聊城市外经贸工作平稳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