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 市民为聊城文物保护点赞
本报讯 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当天上午,聊城市文广新局在运河文化博物馆北广场举办了“为文化遗产点赞,为美丽中国添彩”的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市民纷纷为大运河、光岳楼、山陕会馆、铁塔等聊城物质文化遗产点赞的同时,也品尝到京剧、汉舞、山东快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丰盛的文化大餐。
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6月13日,围绕这一主题,开场舞《中国梦》、歌曲《亲吻大运河》、京剧红娘选段《小姐多风采》、汉舞《礼仪之邦》、山东快书《武松打虎》等11个文艺和非遗项目表演精彩纷呈。
在活动现场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长达近20米的图板展吸引了市民驻足观看。图板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从各个角度展示全市“运河申遗与保护成果”取得的成果和近几年来文物保护的情况,市民纷纷为聊城的文物保护点赞。市民们还纷纷在印有“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标语的红色长卷上签名,表达了对聊城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
在现场的“聊城市第四届民间鉴宝公益活动”中,市民或收藏爱好者排起了长龙,拿着自家的宝贝请陈昆麟、孙淮生、陈清义部分文物专家现场亲自免费鉴宝,专家们对几块牌匾和一些古币等民间收藏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活动现场还发放了“遗产日知识调查问卷”,市民现场填写问卷知识,让市民真正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
据了解,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18个大类,100多个小项,涉及各行各业。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石刻、古遗址等门类。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近500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 项,省级33项,市级172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21名,市级92人,县级274人。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81处,市级61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4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各个县(市、区)的各个街镇、乡村。目前,全市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记者 陈金路 通讯员 张秀民)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家风家训》聊城阳谷郭屯镇前梨园村杨振立:跳河救人不留名
- 东阿县检察院: 四个结合加强检察文化建设
- 一广西老太太流落聊城街头
- 聊城爱心人士接力 兄妹失散二十年终团圆
- 聊城两个月登记5家家庭农场 不少人持观望态度
- 为农村大地植入文化基因 聊城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
- 聊城新闻网招聘启事
- “聊城县衙”一期工程主体完工
- “花YOUNG年华欢乐送”青少年公益文化行动启动
- 聊城社会组织分级管理 3A级以上可获扶持
- 聊城CPI涨幅重回“0时代”
- 聊城孕妇徽章设计方案征集截止 收各地来稿150余幅
- 街头冷饮所用吸管多是三无产品 长期使用等于吸毒
- 加大保护力度传承优秀文化 聊城全力开展十大文化项目
- 聊城节能建筑676.6万平方米 节能达标率达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