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为农业现代化“铺路” 农民在村里就能赚到客观收入
“每年不但能有一千多元的土地流转收益,在牡丹园里打工还能赚一万多块钱,这在以前,想也不敢想啊!”3月1日上午,在东阿县铜城街道办事处艾山村的一处牡丹园里,正在打理植株的村民徐守华高兴地说。
的确,对于她和老公李清华来说,不用出远门,在村里打工也能赚到可观收入,已经很知足了。
而对于这片牡丹园的主人、徐守华的“老板”——今年38岁的付丛峰来说,这片流转来的4000亩土地上,承载的东西要多得多。
因为土地流转,他的儿时梦想、他的未来规划,如今正在这里一步步变成现实。
◎梦想
那个“不安分”的人看上了一种牡丹
付丛峰的人生阅历很丰富。
出生在一个条件相对优越的家庭,付丛峰上中专时主修外贸专业,毕业后分配在聊城一家粮油进出口公司工作。
在国营单位工作的五六年时间内,努力的他从科员一步步晋升。
如果一切如常,付丛峰应该过着朝九晚五上下班安逸的日子。不过,当时公司的效益并不好,有一段时间,工资几乎都发不出来,这与他当初的梦想相去甚远。
“还记得小学三年级时,老师让写一篇关于个人理想的作文,别的同学都是写长大后想做一名科学家,或者是医生、警察等。而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企业家,赚更多的钱,帮助更多的人。”付丛峰笑着说,当时老师感觉他的想法很可爱,有的同学则感觉他的想法很奇葩。
付丛峰从小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面对这样的单位,他的选择几乎是注定的:辞职,去外面闯闯。
此后,他先后尝试过不同的行业,做过教育培训,做过物业管理,还开过服装店,但规模都不是很大,后来,他还开过小额担保贷款公司。
2011年的一天,他通过一个朋友了解到,国家非常重视生态农业发展,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菏泽不少农村地区,大量种植的油用牡丹前景不错,这种油用牡丹已经被卫生部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
“不仅能够实现创业梦想,还能帮助农民致富。”这种现代农业模式深深地吸引了付丛峰。2012年上半年开始,他跑到全国很多地方进行考察。用他自己的话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最终把目光聚焦到油用牡丹的种植上,开始转向农村创业。
之所以选择油用牡丹,是因为付丛峰相中了它的前景。
“油用牡丹高产,一亩地能产1300斤牡丹籽。”付丛峰说,这种牡丹籽所榨的油为优质生态油,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付丛峰说,从大的角度来说,这种食用油能改善我国的国民食用油结构,与其他很多转基因大豆所产油不同,这种牡丹作为本土植物,对于国人的身体健康更为有利。
◎现实
农民对于土地流转曾经有不少顾虑
原来不愿流转土地的现在争着出租
付丛峰从油用牡丹上看到了希望,但摆在他面前的难题可不少。
首先是父母的不理解。如今想来,付丛峰很能体会当时父母的感受:这样一种附近无人尝试过的产业,能有希望吗?
其次是他的专业技能还达不到。从城市转向农村,从服务业转到种植业,付丛峰是个不折不扣的外行人。油用牡丹怎样种植,怎样管理,市场销路在哪里,怎样让农民认可,这些问题一度让他很头疼。
父母不理解,他就耐心解释,并拿出外出考察的事例进行说服;知识水平不够,那就认真学习,他翻阅了大量油用牡丹种植类书籍,还上网查资料给自己充电。
希望就在前方,这让付丛峰觉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需要大量投资,他就拿出全部积蓄以及融资所得,共5000万元;需要技术扶持,他就专门聘请技术专家。有段时间,合作社搞基础建设,时间很紧,付丛峰几乎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
如今谈起这些,付丛峰就一直笑。他认为,有难题很正常,关键是自己的付出能否得到别人的认可。
要大面积种植油用牡丹,就需要流转农民手中的大量土地。怎样让当地农民认可你,把土地放心流转给你,其实这也是当初的大难题之一。
当初把牡丹园选在艾山村,付丛峰没想到土地流转的阻力会那么大。
不少村民有着这样的担心:土地流转出去了,租金能不能按时给?会不会像承诺的那样好?以后这土地会不会就不属于自己了?
“当时合作社用每亩地一千余元的租金流转村民手中的土地,按道理说农民是受益者。可是,村民开始也有顾虑,怕我们到时候不给租金。”付丛峰说,工作人员没少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并且签订了合同,让每位村民安心把土地租出来。
事实最有说服力。从2012年开始,付丛峰每年都会把土地租金和村民的打工费及时发到村民手中,这让不少人尝到了甜头。原来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民,现在争抢着把土地租给合作社。
◎账单
老两口的一笔账“算”出如今的好收益
李清华和徐守华老两口如今都是牡丹园里的“工人”。
60岁的李清华负责记账、监工、核算等工作;63岁的王守华在农忙的时候跟着采摘牡丹油籽,或是打理地里的其他花卉植株。
在2012年这片土地流转之前,其中的6亩地是老两口家的,那时主要是种粮。
实际上,不只是他们,放眼中国农村,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现实: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中老年人种着几亩地。
在两个孩子成家立业前,李清华农闲的时候在一家塑料厂跑业务,经常奔走全国各地,半个多月才能回趟家。
“在外跑业务,有时还得给人家装车卸车,一上岁数,干这活儿就有些吃不消了,孩子成家后我就辞职回家了。”李清华说,那时候,种粮收成加上打工收入,两个人一年纯收入也不到两万块钱。
农民自家种粮,如今确实卖不了多少钱。
牡丹园的技术员孙德刚帮老两口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能收八九百斤小麦和千余斤玉米,除去耕种、施肥、灌溉、农收等成本,一亩地纯收入也就是一千元钱左右,这还没计算人工费。
而今,李清华不再出去跑业务,老两口都在牡丹园里打工。算上每亩地1000多元的土地流转收益,两个人一年下来收入也能达到两万多元,这让他们觉得很满足。
老两口如今的这份满足,在2012年之前,是他们以及其他村民都没有想到的。
如今的这些变化,则让他们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未来
土地流转为梦想做了最好注脚
据了解,牡丹的生产周期能达到四十年,但是,油用牡丹从种植到开花结种,需要两年的时间。这也就意味着,流转的几千亩土地,在第一年并没有收益。而租金投入一点也不能少。为了挽回第一年的投入成本,付丛峰在牡丹的种植间隙种植了一些果树、辣椒和绿化苗木。
“这些果树、辣椒和绿化苗木种植管理比较方便,而且已经提前联系好销路,这样就把第一年的投入成本赚回来了。”一位工作人员说。
“虽然牡丹籽油使用价值高,对人体很有益,但牡丹籽油价格比普通食用油的价格要高得多,我们周边地区的居民目前还无法接受。”付丛峰说,一亩地能产700斤牡丹籽油,如今销往外地的价格是每斤520元左右。这种牡丹籽油被大众所接受,还需要一个的过程。
目前,他们的牡丹籽油的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消费水平较高的大城市,以及一部分国外市场。
付丛峰说,如今他们的油用牡丹种植片区不断扩大,希望通过他们团队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新资源食品。无论前面的路多么艰难,他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而他的梦想还不止于此,合作社的规模如今已经从2000亩发展到4000亩,从艾山村扩展到周围的几个村子。未来,他还想把规模扩大到7000多亩。在他看来,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已成农业发展大势,农业现代化就在眼前,未来他的合作社发展壮大,成为上市公司也未必不可能。
来自聊城市农委的一项数据为他的梦想作了最好的注脚。这项数据显示,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如今达到101.36万亩,预计今年年底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0万亩。其中,5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达到4021个,像付丛峰这样1000亩以上土地的经营主体已经有23个。
(记者 李夏青 赵宗锋 通讯员 杨爱荣)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阳谷县质监局积极帮扶企业节能减排
- 争取资金500万元 聊城促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 东昌府区“七夕” 168对情侣领了结婚证
- 第二届网络春晚将走出演播室搬上舞台
- [春运故事]孩子春节回不来老两口北上过年
- 聊城校园足球发展探索之二:酝酿校园间足球比赛
- 聊城首家小区办试水小区社区化管理
- 存量加快调整增量拓展布局 冠县战略新兴产业风生水起
- 聊城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全面展开 明年3月底前完成
- 公益权威钜惠 聊城首届家居文化节即将盛大启幕
- 今年聊城全市计划建设保障房37931套
- 聊城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下调
- 聊城半年内失踪六名聋哑青年
- 玉树地震后三天 聊城90后女孩只身前往
- 聊城一千多家企业存职业病危害 可进行职业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