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张“全家福”相隔50多年 背后有很多温馨的故事
“全家福”定格幸福时刻
拍摄于2014年
拍摄于1958年
拍摄于1971年
几乎每户人家的相册中,都有这样一张照片:它捕捉了全家老少的欢笑,定格了几世同堂的幸福;它看似朴素无华,但在每一个细节中都蕴藏着无尽故事……这就是“全家福”。
本报邀您晒晒“全家福”栏目向市民征集全家福。近日,市民于先生“晒”出了自家的3张不同年代的全家福,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全家福”背后的故事。
家人为他祝寿 聚到一起拍“全家福”
农历正月初八,是老先生于宪俊的生日。每年的这天,他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会聚到老爷子家里,做上一桌好菜,为他庆祝生日。
今年也不例外。今年春节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于宪俊的大儿子于庆雪就向兄妹们提议去饭店里给老人过77岁的生日,费用他一个人出,唯一的条件就是所有的家人都要出席。最后,一家人对大哥的提议一致同意。于宪俊和老伴看着孩子们都那么孝顺,就欣然答应了。
那天,一家人早早地就聚到了老人的家里,无一人缺席。在饭店的包间里为老人庆祝生日,一家人有说有笑,吃了顿大餐。
于宪俊老人是一名摄影爱好者,退休之后,他就买了一台专业的单反相机,学习摄影,经常到处拍拍照片。像这样温馨的时刻,他怎能不用相机记录下来呢?其实,他早已准备好了相机和三脚架。
吃过饭后,一家人站到餐桌前,于宪俊把三脚架支起来,找准拍摄位置,又把相机设定到自拍模式,固定在三脚架上。一张温馨的“全家福”被定格在了那一瞬间。
于宪俊老人拿着今年的这张“全家福”向记者介绍,坐在最中间的老太太是他的岳母,今年已经96岁了,一直跟着他和老伴住,照片中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儿媳妇、两个女儿、女婿、孙子、孙女等。记者数了数,照片上一共是18个人。
于宪俊老人告诉记者,二儿子说,明年他过生日的时候也要请他去饭店过,他回绝了。他说,他和老伴都觉得去饭店吃一顿饭花一两千元,太贵了,不如在家做实惠。
“其实,在哪儿吃饭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一家人能高兴地在一起。”于宪俊老人说。
“全家福”背后有温情的故事
除了这张“全家福”,于宪俊还给记者看了两张已经发黄了的老照片。两张都是黑白照片,也是他们家的“全家福”。其中一张照片拍摄于1958年,另外一张拍摄于1971年。
于宪俊拿着那张1958年拍摄的那张“全家福”,指着照片中的人物,向记者介绍。前面一排坐在最中间的一位是他的奶奶,当年拍照时已经70多岁了,奶奶两边坐的是他的父母,后面一排是他和妻子、当年才只有1岁多的儿子和他三叔家的一个弟弟。
“那时候拍这张照片是有原因的。”于宪俊说,拍这张照片的时候,他才21岁,在东阿鱼山钢铁厂当工人,母亲在聊城开了一间零食部,生活也还算富裕。他的三叔家在哈尔滨住,那年三叔家的一个堂弟生病,就把堂弟接到他家来养病。因为这个堂弟不是三叔的亲儿子,所以于宪俊的奶奶对堂弟很歧视,他觉得堂弟很委屈,就处处包容他。后来,堂弟养好伤后,要回哈尔滨,于宪俊听说之后,专门从鱼山赶回家,劝说了奶奶,一家人去照相馆拍了这张“全家福”,给堂弟留作纪念。因为他觉得这次堂弟走了之后,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回来。
“这张照片是在当时古城东门外路南的国营聊城照相馆拍的,那时候那是聊城唯一的一家照相馆,现在已经没有了。”于宪俊说,在那个年代去照相馆拍照,还是一件稀罕事儿呢。
另外一张“全家福”是在于宪俊当时的古城区老家拍摄的,照片上有他和父母、妻子以及四个孩子。
看到“全家福” 感觉很幸福
于宪俊是聊城市老摄影家协会的会员。2006年,他和协会副主席陈明远从聊城市老龄委获悉聊城的百岁及以上老人的信息,用了两年的时间拍摄了聊城市的60多位百岁老人,并采访了每位老人的长寿秘诀、家庭和睦情况等,他们还拍摄了聊城的60多棵古树,并把所拍摄的每位老人与一棵古树联系在一起,于2008年出了一本书。
于宪俊说,因为这些老人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在市区,有的在偏远的农村,拍摄起来十分辛苦,但是这两年下来也让他感受很多。那次拍摄给他最深的体会就是:老年人想要长寿,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
“现在我每周都会把家里的相册翻出来看看,特别是翻到‘全家福’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于宪俊说,现在他和老伴年龄都大了,最怕的就是寂寞,还好,他的孩子们都很懂事和孝顺,每周都会去看他们。
“一家人在一起,孩子们热热闹闹的,我们就觉得很幸福。”于宪俊说。
(梁营营 实习生 王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