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晚报邀您晒晒自家的“全家福”

发布:2014-2-13 12:07:21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马年春晚上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红了不少人的眼睛,也唤醒了“家”的意识。

  不少家庭有过年拍张全家福的习惯,一张张的全家福不仅记录了家庭的变化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今年元宵佳节即将临近,聊城晚报邀请您晒晒自家的“全家福”,拨打本报8510000新闻热线,讲述您的家庭故事,将有机会在报纸上登出您的“全家福”。

  习惯 拍全家福成为过年情结

  今年58岁的徐先生在家里排行老大,十几岁的时候徐先生去北京当兵,后来在北京结婚生子,一直生活到现在。如今,徐先生的孙女已经两岁多了。

  徐先生老家是东阿县鱼山镇,他告诉聊城晚报记者,这四十几年,不管遇到什么事儿,过年都必须和妻子回趟老家,一方面陪陪老人,另一方面和弟弟妹妹们团聚。徐先生说,每次回家都会拍全家福,然后洗出来,把照片带到北京去,弟弟妹妹们也都会把全家福洗出来放好。

  徐先生说,十几年前,相机还不太流行,普通家庭中很少有数码相机。那时候,他从北京买了胶片机,每年过年回家都要带上相机及交卷,在自家的老院子里家里的老人坐在太师椅上,孩子们围着老人站成一排排的,一起拍照。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进入普通家庭,不少家庭都有过年拍张全家福的习惯。然而,这种习惯也逐渐在改变。今年46岁的张先生告诉聊城晚报记者,之前每逢过年全家人都会拍张全家福,即便是二十年前没相机的时候,全家人也要凑到一块大年初一去照相馆拍张全家福。

  张先生说,如今,老人搬上了楼房,诸如“请家堂”“拍全家福”等过年的习俗也都一切从简,过年尽管也拍照,但人数再也不如以前那么全了。

  改变 四世同堂家庭多了

  “我们家中有个老寿星,当时全村里的人都羡慕我们,说我们是四世同堂。”今年28岁的小张回忆,自己七八岁的时候去爷爷奶奶家过年,那时老奶奶年近九旬,见到自己特别亲热。

  小张说,那时候老奶奶牙齿已经掉光了,说话也很模糊,但是见到自己笑起来特别慈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小张回忆,老奶奶是全家的“宝”,过年了从爷爷开始都会轮流给老奶奶磕头。

  “那时,四世同堂的比较少,能活到七十多就已经是高寿了。所以,全村人都很羡慕我们四世同堂过大年,我们家过年是全村最热闹的。”小张说。

  “小李庄十八家,没有筷子使树杈。”这是在茌平县贾寨镇李庄流传的一句民谣,这句民谣反映出当初李庄人少及贫困的状况。李纪奎一家是李庄的大户,每年过年回家都有今年过年回家的有二十几口人。

  李纪奎的爷爷已年过九旬,大年初一早上六点多,吃罢早饭,李老爷子身穿崭新的棉衣,搬一个传统的圈椅坐在自家老院子里,等待儿孙们前来行跪拜礼。院子里已提早铺上了大棚布。

  李纪奎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八九十岁的老人也很常见了,四世同堂的家庭也多了起来。

  真意 通过拍照强化“家”的概念

  不少家庭都有影集,一张张地全家福记录着家庭的变化也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李纪奎告诉聊城晚报记者,拍照只是一种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向年轻的孩子们传递“家”的概念,通过老人坐中央,孩子站在周围传递出“尊老”的理念。

  平日里大家都比较忙,全家人很少能够团聚在一起,过年过节全家人凑在一起拍张照,强化了“我们是一家人”的概念,有利于亲人之间的团结和睦。

  元宵佳节即将临近,又到了全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拍一张全家福将这一幕定格下来,晒出幸福甜蜜的生活味道。

  元宵佳节来临之际,聊城晚报邀您晒晒自家的“全家福”,并有机会将全家福刊登在报纸上,让我们一起分享您的家庭故事。您可以拨打本报8510000新闻热线晒出自己的“全家福”,讲述家庭故事;也可以通过聊城晚报新浪官方微博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记者 张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