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阳谷市民热衷收集各地景点门票 三千张门票见证历史变迁

发布:2013-12-17 11:08:10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SAM_3619_副本.jpg

每一张门票,都能够勾起耿仁国的一段回忆。

   从1983年的北京天坛公园,到1994年的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从“诗城”重庆白帝城,到“四大名楼”之一蓬莱阁;从5分钱的参观券,到先进的磁卡电子门票……30多年来,他收集了全国各地的景点门票3000余张。

  门票的变化,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从1982年起,阳谷市民耿仁国开始收集这些门票,既有发黄的纸质门票、胶印门票,还有明信片门票以及近几年推出的磁卡电子门票。时至今日,耿仁国收藏的很多门票都成了“绝版”。

  回首30多年的收藏史,耿仁国笑言,收集门票给他带来无数欢乐的回忆,如今硕果满枝,他还没有停下脚步。

  时光 山陕会馆套系 见证水城变迁

  在耿仁国家的茶几上的一个放大镜,反射着柔和的白光。

  放大镜下面,有一沓厚厚的门票。一旁堆放着17个盒子,大部分是一些鞋盒和内衣盒,如今被耿仁国拿来盛装全国各地的景点门票。

  省内各景点的门票,耿仁国收藏有不少。尤为珍贵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地方刚刚被规划为旅游景点,开始出售门票供旅客游玩的时候,耿仁国就收藏了这个景点的第一批门票。

  他收藏有最早的6元景阳冈门票,上世纪80年代最早的狮子楼门票,孔繁森纪念馆套系门票,和光岳楼套系门票。

  小小的门票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耿仁国收集的一套山陕会馆门票,时间跨度近40年,面额从5角到如今的30元,票面图案也从最初的绘画变成了风景照片。这里面,最“古老”的一张是黄底黑字的门票,制作很是简单,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用过的“粮票”一样,后来,这样的门票渐渐变彩色,历经几十年的风霜,这些门票早已微微泛黄,但经历了时间的打磨,反而让它们显露锋芒,脱颖而出。

  “在宁静的午后,沏一壶好茶,拿出一套咱聊城的景点门票细细咂摸,体味30年城市变迁,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耿仁国乐在其中。

  缘起 从邮票到门票 收获的不仅是回忆

  在这17个盒子中,门票被按照省份或区域分在了不同的盒子里。“有爱好者把门票分门归类为寺庙类、公园类、动物类、名人类等不同的类别,我手里大部分票不太好分类,也容易混乱,索性按照省份和地域为标准进行划分。”

  由于门票数量多、套系完整,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景点门票被分别装在了一个盒子中,剩下的则是按照区域进行分类,比如东北三省和华东三省的景点门票被各自放在了一个盒子里。

  是什么让耿仁国爱上门票收集?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的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可供娱乐的项目也比较少。耿仁国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朋友之间时长有书信往来,看过信后,父亲不会将废弃的信封随手扔掉,会把邮票取下来,闲暇之余,父亲经常给耿仁国讲述每张邮票背后的知识,慢慢地耿仁国有了集邮的兴趣。

  为了收集邮票,耿仁国几乎每天都会拦住小伙伴,问人家有没有收到信件。如果有来信,他会一直粘到对方家中,把信封取走。从1992年至今,他已经收集了22本集邮册。

  1982年,耿仁国在读小学五年级,出门旅游的机会慢慢多了。集邮养成的好习惯,让他每到一处,都会将旅途中的门票收集起来,闲暇时翻翻这些门票,就想起当时游览的快乐感觉。就这样,收集门票这一爱好渐渐让他痴迷起来。

  爱上了收集门票,耿仁国走到哪儿都格外留心,参观结束后,他会把同伴的票一起回收。“一张用来保存,其余的用于和别人交换,互通有无。”耿仁国说。

  难忘 导游一时大意 他去垃圾桶里捡回门票

  一张张精美的门票,一段段生动的故事,连成了耿仁国记忆中的“珍珠链”。

  2002年,耿仁国和3名同事去郑州出差,行程被安排的满满当当。会议间隙,他记起二七纪念馆就在附近,便提议同事们一起去看看。最终,他说服3名同事,抽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赶到二七纪念馆参观。几个人赶回会场后都“自觉”将门票交给了耿仁国。

  不过,更让耿仁国记忆犹新的是3年前,2010年8月份他跟团去云南石林旅游。在去目的地的大巴上,他一遍遍地嘱咐导游,到了景点检票后,务必要把一车38人的门票替他保留好。导游欣然答应。

  不成想,导游一时疏忽,检票通过,习惯性地把38张门票一并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里。

  糟糕的是,导游也记不起扔进了哪个垃圾桶。这可急坏了耿仁国,为了不耽误其他人的时间,他让导游先带着其他人在景区内游玩,独自一人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不放过路边的每一个垃圾桶。

  最后,耿仁国终于在一个垃圾桶里,发现了几张门票。喜出望外,他将垃圾倒在路边,徒手从一堆果皮和塑料袋中,翻拣起了门票。20多分钟的时间里,不少路人停下脚步驻足观看这个“怪人”。最后,在几名热心人的帮助下,总共找寻出了30张门票,剩余的8张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耿仁国已经心满意足,手里攥着这30张门票,向热心人简单道谢之后,他一路小跑,又去追赶大部队。

  现在,耿仁国习惯将照片和门票对应放在一起,看着这些,就让人想到门票图片背后的动人故事。

  愿望 去台湾看看 带回景点门票

  除了自己旅游时会收集门票外,他还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为他收集。另外,他还经常与藏友们互换门票,这样一来,自己手上的门票慢慢多了起来。

  这3000多张门票中,有约一半是耿仁国自己旅游收集来的,其他的则是他通过各种渠道“要”来的。只要知道有学生、同事、亲戚出去旅游,他都要托他们带回门票。

  春节对于耿仁国而言,不仅意味着亲朋团聚,辞旧迎新,更是“收获的季节”。他利用亲朋好友聚会的机会,把一年来亲戚朋友为他保存的门票一起回收。几年下来,身边的亲戚朋友都知道耿仁国有收集景点门票的嗜好,不少人拿他打趣:“老耿啊,春节聚会定在哪天呀?我们是不是又到了‘交作业’的时间了?”

  门票不是简单的图片,其中蕴藏着山水、文化古迹、历史事件等丰富的人文内涵,耿仁国希望能通过这些门票,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山不转水转,30余年间,耿仁国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唯一的遗憾,就是他还没有去过台湾。

  “来日方长,将来我一定要亲自去台湾看看,带回一些景点门票,这样才算完美。”耿仁国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登上钓鱼岛,拍几张图片回来。

  他还收藏有800个烟标

  耿仁国收藏的物品总是那么特别,除了景点门票,他还收藏有800个烟标。

  烟标是世界四大收藏之一,全世界都有烟标收集者。对于耿仁国来说,烟标的设计、印刷、制作水平和风格才是主要的,一个珍奇烟标的价值在他心目中的价值远远要高过香烟本身。

  最让耿仁国引以为豪的,是他收集的上世纪60年代各式各样的烟标——红灯、飞翔、飞马、光荣、银球、三门峡、芒果、丰收、百雀、大钟......这些牌子,如今大部分早已不见,这些烟标,更是被耿仁国称为“不可多得”。拿飞翔来说,当时的市场零售价格仅几分钱。耿仁国认为,这款烟标的设计风格打动了他,让他爱不释手。

  此外,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至今,每个时期,都有几款经典的烟标,足以让耿仁国谈上好大一会子。

  其实,耿仁国已经戒烟8年来,不过算起来,他开始收藏烟标的时间要早于收藏景点门票。刚读小学,他和同学就比赛谁收藏的烟标数量和种类多,日积月累,收藏量越来越多。

  而最近,耿仁国又添了一个爱好——收藏泥塑。

  (见习记者 杨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