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大举办运河学研究论坛 名校专家论剑运河文化
香港科技大学廖迪生教授发表演讲
论坛会场
聊城齐鲁网9月28日讯(记者 左新新 赵志鹏)24日-26日,由聊城大学运河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明清研究中心主办的“运河学研究”学术论坛在聊城大学举行。来自日本大阪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的31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
专家们围绕着运河漕运、运河城市、运河开发、运河区域水灾、河神信仰、贡砖等诸多主题,展开讨论,探索区域社会文化的研究发展。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的廖迪生教授和田口宏二朗教授分别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畿辅、漕运、南北中国--明代河北农业经济与大运河》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廖迪生教授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心在于“传承”和“血脉”,而非资产;在于保护文化支流血脉的传承,使不同的文化能够继续薪火相传,以保护和尊重多元文化,留住历史和传统的记忆。
记者观察到,此次学术论坛采取了一种新的交流形式,学生作为交流主体坐在会议桌旁,教师们则坐在学生身后。
“去年聊城大学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组织的第一次论坛,当时香港的教学和论坛是以学生为主,学生对于学校的科研与支持是最大的。”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讲师郑民德向记者解释采取这种形式的原因,“我们现在也在学习这种模式,任何一些讲座或者是论坛学生应是主角,集他们的智慧、思想、特点于一身,而老师则是起着点评引导的作用。”
郑民德告诉记者,“运河学研究”论坛的召开,是对运河文化的扩展、挖掘、延伸,是对古代社会遗留地方特色的深刻体现。继临清运河申遗成功后,召开此次论坛,对运河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地方名片效应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本次论坛为期3天,共安排了12场学术讲座。期间各大高校师生们展开积极的学术探讨,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参观中国运河文献文物展览馆与聊城段运河遗址。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高唐兵妈妈刘文:丈夫离世 忍病痛将独子送部队
- 聊城七旬老人演绎大爱传奇
- 聊城光伏发电市场启动 首家企业获补贴
- 形成合力破解难题 聊城打击“两非”出重拳
- 聊城“口技小胖”赵广震频登央视舞台
- 《聊城市城区桥梁名称规划》(草案)发布 对城区桥梁进行命名
- 被保险人去世月余投保人仍收到催费短信
- 聊城福利院:今年来的孩子都姓“周”
- 今年聊城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1‰以内
- 聊城:符合条件创业人员可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
- 打造跨越赶超的“聊城速度”
- 年前探聊城年货:100元还能敞开吃鸡鸭鱼肉
- 副省长季湘绮在聊调研时强调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 聊城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将放宽准入
- 聊城农民工频繁更换工作 “短工化”渐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