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世界文化遗产运河阳谷段
阿城上闸
大运河阳谷段位于阳谷县东部,南起张秋镇金堤闸,向北过阿城,经七级崔庄流入东昌府区,全长约29.75公里。
2014年6月22日,好消息传来,阳谷人民兴奋不已——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值得一提的是,运河阳谷段在整个申遗过程中占有独特地位。
阳谷段运河遗产约有19公里,南起金堤闸至阿城下闸北1公里处,该段河道内元代建设的水工设施,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都十分罕见。
不久前,记者再次来到这里,重走世界遗产专家组评估验收路线,6闸节制河水,丰富的文化遗产,原汁原味的古运河风貌,清新古朴的文化气息,都展示着独特魅力。
荆门上闸
我们可以看到,大运河阳谷段中的自阿城下闸北1公里处向北约10公里,被南水北调河道占用,南起金堤闸至阿城下闸北1公里处,约19公里河道被列入重点申遗河段,该段河道内元代建设的水工设施,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被列为重要申遗点。
其实,早在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阳谷段、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就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自阳谷宣传部门的资料显示,近年来,阳谷县政府非常重视运河河道及周边环境治理和保护,制定了《大运河遗产阳谷段保护管理办法》,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其中县文广新局负责河道及河道本体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县水务局负责河道清淤疏浚、水源调整等工作,县环保局
负责水质的监测和治污,交通部门负责遗产内外道路的规划与铺设。张秋镇、阿城镇负责本辖区内河道沿线的环境治理,并把运河纳入城镇保护规划。
荆门上闸镇水兽
据介绍,大运河河道和涵闸从元朝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时间,为了保证运河畅通和水源节制,不同时期对河道和涵闸都进行了疏浚维修。大运河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虽然漕运停运,但它仍然发挥着以河补源和阳谷县境内的排水功能。
采访中,阳谷宣传部门认为,大运河申遗成功,将进一步增强阳谷文化软实力,进一步促进阳谷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经济功能,为阳谷旅游业的发展树立了一块金字招牌,有利于把大运河旅游带打造成为中国国际旅游的核心产品,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实现阳谷旅游业以及相关服务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来自阳谷县文物部门的消息称,阳谷县正准备申报一个世界遗产公园,主题就是古船闸展示,从而再现运河船闸的魅力。
阅读提示:大运河申遗的历程是艰苦漫长的,可以说从国家到地方都投入巨资,整治、修缮运河河道及沿岸文物,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诸多变化,这些变化也让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所期待,大运河已经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时代,生活在运河沿岸的居民都希望,世界文化遗产的到来,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富足,请看记者接下来的报道——后申遗时代的民生愿望。
(记者 刘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