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共抗战 聊城八旬老人的童年记忆
70年,听起来很长,但记忆苏醒只需片刻。
前不久,81岁的陈孝忠老人前往莘县革命老区,参观了冀鲁豫平原分局——红庙、苏村纪念馆等革命旧址。“讲解员充满激情的讲解,一下子把我带到了七十多年前,那个‘打日本’‘跑日本’(即躲日本)的年代。”陈孝忠老人说。
国家遭难百姓受苦
陈孝忠老人是河南省范县刘辛店村人,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于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生活在此地的陈孝忠老人目睹了侵略者犯下的种种罪行,国之将亡、百姓颠沛流离的景象,成为他心中永生难忘的伤痛。
“1940年到1945年,正是抗战最激烈也是最艰苦的年代。那时候我还不到10岁,但是也懂很多事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跑日本’, 那时老百姓怕日本鬼子,主要是因为赤手空拳,日本和汉奸有枪有刀,动不动就把你扎死或一枪打死,所以一听鬼子要进村,哪怕是两个鬼子,全村人都跑。”陈孝忠老人说。鬼子平常都在炮楼里,老百姓称之为钉子,抢粮时才出来。一得到鬼子要出来扫荡的消息,老百姓就赶紧把自家要紧的东西藏好,主要是粮食和衣物。老百姓藏东西一般是埋在地下,总之,不能被鬼子发现,一旦发现,除抢走外,抓住藏的人开枪打死。老百姓跑日本时,家中大门、屋门都不敢关,更不敢锁。日本人进村后,到各家各户抢东西。除粮食、衣物藏好,其它也不怕他们抢。不然,鬼子进不去,一把火就把门房给点火烧了。
陈孝忠老人告诉记者,在跑日本的年代里,许许多多姑娘早早结婚,送到婆家,依靠婆家丈夫保护,但仍有很多姑娘不幸受到摧残。有一位20岁的年轻媳妇,在婆家正磨面,鬼子进村没来得及跑,被抓走轮奸。半夜,她趁鬼子睡熟偷偷跑出敌窝。由于流血过多,已经不能走路,她就爬。天快亮的时候,碰到早起拾粪的老人,老人脱掉自己的大褂给她围上,然后去给她娘家送信接走。这个年轻媳妇又惊、又怕、又气、又恨、又羞,不久就得病而死。
军民一心团结杀敌
在抗战年代,孩子们也冒着极大的危险学习反日教材,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陈孝忠老人9岁时,被父亲送到离家一里多地的北村(老辛店村)上小学读书。那时读的书,已不是私熟时候读的三字经、百家姓等,而是白话文书本,带有很浓厚的宣传抗日内容。为了躲避鬼子扫荡,孩子们的书也经常埋在地下,埋了扒,扒了埋。“整日担惊受怕,真不是人过的日子。”陈孝忠老人说。“当时的孩子也都非常恨日本人、恨汉奸,欢迎八路军。那时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心连心,真是毛泽东主席说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前方八路军打鬼子,后方人民支前。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陈孝忠老人的父亲在1942年初秋到入冬时期,受派遣牵着自己的牛出差,组成大车队,给前线运输粮、草、物资等,将近3个月才回来。一位八路军营长给了他一条三尺多宽、五尺多长的白色线毯,据说是“胜利品”。当时,各村各户的妇女,都给前方的战士做鞋,支援前线。一双双鞋做好后,统一收齐送往前线。“老百姓把八路军战士、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特别是受伤的战士,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爱护和关心。碰到敌人、汉奸追问,就把藏在自己家中的战士说成是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女婿,把自己的闺女说成是战士的媳妇,千方百计保护战士。”陈孝忠老人说。
参观完革命旧址,陈孝忠老人说,他的灵魂又受到了一次洗礼,他为祖国曾遭受过的苦难悲痛,更为祖国现在的繁荣富强而自豪。
“纪日活动中俄联合,念念不忘倭寇侵略。抗战八年艰苦奋斗,日败投降天皇签约。战火摧残国遭大难,争取和平国共合作。胜者焉许罪责翻案,利令智昏自食其果。七秩年来记忆犹新,十三亿人不会忘却。周而复始富国强民,年若犯我灭在中国。”回来之后,陈孝忠老人作了这一首藏头诗,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希望中华民族一代代人都牢记历史,自强不息!”
(记者 蒲二利)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实测气温和气象部门预报差距大 温度计非专业测量工具
- 综合发力求突破——聊城农民收入翻番的实现路径探析
- 聊城一电动三轮翻车致四人落水 六旬老人跳水救人
- 身在佛门动邪念 花和尚诱奸少女获刑四年
- 聊城回迁安置房已开工195个项目 建成率76.1%
- 聊城戒烟门诊少人问津 禁烟令难显效
- 聊城摸底五类学校校车情况
- 聊城15岁少年冒充警察截车抢劫
- “小饭桌”普查登记:将在学校门前公告符合条件的名单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聊城论坛邀您港澳行
- 高唐:加强春节市场物价监管 严控哄抬物价行为
- 陈平调度“五小”行业整治时强调全面加快整治进度
- 月嫂到底几星,家政公司说了算
- 聊城市委常委会议举行 林峰海主持
- 聊城:暴雨过后需预防传染病发生 注意做好卫生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