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身边的抗战故事 金堤河畔鏖战急
盛夏的金堤河微波荡漾,宛如绵延闪烁的一条玉带,神秘而夺目。金堤河畔,曾发生过太多值得后人铭记的故事。1943年7月,八路军某部奉命在阳谷县金斗营乡西金村金堤段阻击日军,以少敌多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不幸有21名战士壮烈牺牲。
围点打援,以寡敌众重创日军
1943年7月,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在根据地范县颜村铺下达命令后,7月5日,第二郓西(郓城西部)军分区司令员曾思玉、政委段君毅所带部队三旅七团包围了谢集、仁义村、慈家营三个日伪据点。日军得到消息后,在莲花池—金斗营—子路堤沿线,集结日军800余名,伪军3000名,外加一个日军骑兵连前来增援。
当时,附近八路军的军区后方指挥部设在莘县东台头村,为了支援教三旅七团攻打日伪据点,八路军分别派出四支队伍共计530人,分四个地段阻击前来支援的日军。其中,由连长张超带领的七团四连的一个教导班在贺庙金堤段进行阻击,用仅有的一挺六五机枪与日军展开激战,子弹打光后,又展开肉搏战,共歼日军50名;由薛长更、岳舜卿率领县大队一连在子路堤北头金堤段进行阻击,消灭指挥官以下日军61名;曹天祥带领三支队三连在金堤北东道口的一个大井坑里进行阻击,架六五机枪消灭日军骑兵59名;八团二连在金堤北西道口西沙河里进行阻击,架六五机枪消灭日军52名。
阵地上,枪声阵阵,响彻鲁西金斗营上空,7月5日黄昏,日军胆寒,败退东逃,教三旅七团一举将日伪军三个据点攻破,取得辉煌的胜利成果 。在此次围点打援的战役中,共歼敌人222名,张超带领的七团四连教导班12名战士壮烈牺牲,其余三支队伍共阵亡9名战士。
缅怀英烈,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如今,金堤河水依然向东潺潺流淌,但它流不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记忆。
70多年前的这场战役中,有21名战士壮烈牺牲。目前,仍有8名烈士长眠在金斗营这片土地上。曾经,每到清明,有周边群众来为烈士扫墓。“我小时候,学校每年清明节都要组织学生扫墓,后来去的次数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烈士墓逐渐被遗忘,成了无人问津的乱坟岗。”义务守墓人于加新老人从小就喜欢听老辈人讲八路军抗日的故事,对抗日烈士十分崇拜,看到日渐荒芜的墓地,他有些心痛,“一定不能忘记这些为了保卫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要给后代子孙留点念想。”1980年,他决意为长眠在此的八名烈士守墓,寒来暑往,他这一守就是30多年。
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2014年,在省侨联驻金斗营“第一书记”和市纪委“双联共建”工作组倡议和帮助下,金斗营乡党委政府,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修建了金斗营抗日烈士纪念园和文体广场,把纪念园作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文体广场内建设了篮球场、安装了43种健身器材,为群众提供了健身场所。
金斗营抗日烈士纪念园如今已落成,它详细记载着金斗营人民抵抗日军的英勇事迹,成为当地的形象标志和精神丰碑。
(记者 钟伟 通讯员 王守兴 孙文习)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婚姻登记有望网上预约
- 本科一批首次实行征集志愿
- 聊城:模范儿媳 十年如一照顾99岁高龄婆婆
- 距震中仅110公里 聊城籍女教师在成都受惊不小
- 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换新机遇阻 经消协协调终得以解决
- 聊城农业科技服务全覆盖 4000村庄吃上“科技套餐”
- 聊城市属民办学校“小升初” 随机派位录取名单公布(全)
- 国家司法考试聊城考区顺利进行
- 新交房低档“简装”渐成鸡肋 成本增加不实用
- 完善城市功能构筑宜居家园 聊城加快重点项目规划布局
- 聊城深化政银企合作
- 阳谷投入改薄资金1480万元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武训歌谣书画展举行 董凤基出席
- 聊城:一男子深夜闯入足疗店 女店主熟睡浑然不知
- 聊城倡导中小学生“暑假读一本好书” 经典诵读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