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子图书馆抢座 半小时千余座位被哄抢一空
在走廊上也能看到学生学习的身影。大众网见习记者-侯晓-摄
有书无人的场景随处可见。大众网见习记者-侯晓-摄
学生在等待图书馆开门。大众网见习记者-侯晓-摄
走廊墙壁上挂有禁止占座的标语。大众网见习记者 侯晓 摄
大众网聊城7月9日讯(见习记者 侯晓)进入考试季,高校学子开始忙不迭,成败就在考前几天。由于学习氛围浓厚,高校图书馆是众多大学生突击复习功课的首选场所,行色匆匆的脚步、蜂拥而至的人群书桌上和整齐划一的书本开始成为各大高校别具风味的景象。7月9日,大众网记者走访发现,聊城大学的学子们也开启了图书馆"抢座"模式。
一名学生抢占12个人的座
9日清晨6点,大三学生小宋准时起床洗刷,要知道小宋平时起床时间绝不早于8点,简单早餐后,小宋和同学匆匆赶至西校图书馆。即便如此,图书馆门前已是人头攒动。
大众网记者注意到,从清晨6点开始,陆续有学生从宿舍方向往图书馆方向赶。不到20分钟,门前已经聚集了百余名学生。在等待图书馆开门的短暂时间里,部分学生拿着书本复习功课。6点20分,大门准时打开,学生一窝蜂涌入,记者跟随前往。
在二楼第5阅览室,大众网记者随机挑选一座位入座,在紧挨记者左侧的一排座位处,一名男同学迅速把书本和纸张分别放置于12个座位上,随后匆匆离去。直到20分钟后,才有一名女生入座学习。"几名同学还在宿舍睡懒觉呢,我是来帮助他们占座的。"大三学生小吴嘿嘿一笑。
在其它四间阅览室,记者观察到的情形大致相似,几名同学抢占多名同学座位的现象随处可见,与走廊墙壁上悬挂的"你为一人占座 将换来众人蔑视"的标语形成强烈的反差。
不到半小时千余座位被抢空
座位常有,好座位不常有。何为好座位?一名学生指了指悬挂于天花板的电扇,大众网记者这才明白其中的奥妙。
夏季天热难耐,学生都渴望在凉爽的环境下开始一天的学习,由于电扇数量有限,凉风覆盖的区域有限,电扇下方的作为区域成为"抢手货"。
记者注意到,学生进入阅览室无一例外选择风扇下方的座位,不少学生在教室游走片刻后选择离开另找心仪的位子,有些迟来的学生别无选择,位置稍差的座位只好将就。
记者粗率估算,每间阅览室大约有30张方形长桌,每张书桌大约可容纳8名同学学习,照此推算,五间阅览室总计约可供千余名学生复习功课。6点40分,阅览室基本座无虚席,整个过程用时不到半小时,二楼开始回荡郎朗的读书声。此时,仍不断有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
学生说图书馆学习有氛围
在图书馆二楼走廊上,有几名女生干脆席地而坐,在阳台上甚至也能看到学生苦读的身影,倒不是因为室内座位供不应求。
"坐在地上学习不难受吗?在宿舍学习也可以啊?"记者问。
"还行吧,在宿舍里学习没有学习的氛围,在这学习不容易偷懒,也有同学在宿舍学习,我可办不到。"正在备战研究生考试的小王同学说。
大众网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正在学习的学生,他们多数给出的答复相似。"宿舍缺少学习氛围,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自己专心复习备战,而且方便查阅资料。"
对于多数学生扎堆图书馆突击备考的评论,有些受访学生显然很不屑。"平时图书馆人很少,想学习哪儿都可以。"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村民废物利用成节俭好手 电费比别人家省一半
- 回归田园成“领头雁” 大学生扎根聊城乡村当“创客”
- 聊城唱响绿色品牌 特色农产品登上国际化展台
- 八旬老人颅内摘出罕见大肿瘤 直径近十厘米重达三百克
- 十月婚礼扎堆 上班族感叹“份子钱随不起”
- 中秋节不休假可领三倍工资
- 聊城90后大学生勇救俩名落水青年
- 东昌府区菜棚用上物联网 科技智慧进地头
- 聊城外向型经济增势迅猛 将着力开拓南美市场
- 惊险!山东省立医院12小时成功抢救断指
- 任晓旺就道路改造现场办公
- 聊城大学2015年在职教育硕士招生简章
- 高唐:农业“三电合一”技术咨询平台 服务春节农业生产解民忧
- 旅游维权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李云勇】
- 聊城:确保三年内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