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记者调查:“暖宝宝”不留神就成“烫宝宝”

发布:2015-1-6 10:21:30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冬天一到,一种即撕即贴、可持续发热的发热贴(俗称“暖宝宝”)因其使用简单方便而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然而,这种保暖“利器”如一把双刃剑,若使用不当,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皮肤“低温烫伤”。 皮肤科专家提醒,选购保暖产品时,要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暖宝宝”在使用时也要注意,谨防“低温烫伤”,发生烫伤应立即处理。

  市民 贴“暖宝宝”防寒 3小时烫起了水泡

  今年24岁的王女士在市区某事业单位工作,入冬后,爱美的她依然是裙子加大衣外套。为了保暖,王女士经常隔着内衣在最容易受凉的腹部、腰部贴上暖宝宝。“贴上去暖暖的,手脚也没那么冰凉了。”王女士说,元旦当天晚上回到家才发现,自己腰部紧挨暖宝宝的皮肤部位,竟然起了一些小水泡。

  王女士告诉记者,两个多小时前,刚贴上暖宝宝时觉得温度正好,回到家后,她感觉腰部有些发烫,于是赶紧将腰上的暖宝宝拿下来。“当时看了看腰上已经红了一大块,还有一些小水泡。”王女士赶紧找来冰块冷敷。两天后,红肿处仍未消去,于是她到市区一家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她可能是因不合理使用或买到了三无产品的暖宝宝,导致腰部被低温烫伤。

  “后来我拿着暖宝宝去商店找店主理论,店主说不是暖宝宝的原因,他们只负责销售,让我自己去医院检查。”王女士生气地说。“真不知道暖宝宝还能烫伤皮肤,早知道就不贴了,以后也不敢再用了。”王女士说。

  记者看到,王女士提供的暖宝宝外包装全是日文,并无中文品牌名,找不到该产品的生产日期、厂家名称、产地,更别提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整个外包装上,仅标有一个有效期限:三年。

  走访 “暖宝宝”热销 多是“三无”产品

  1月5日上午,记者走访市区多家精品店、化妆品店发现,天气很冷,暖宝宝热销,市面所售暖宝宝多是“三无产品”,外包装上多为袋鼠、兔子等卡通图案,整个包装上都是日文,没有产品成分、生产厂家、质量合格证等相关信息。

  在柳园路一大型商场内的精品店,记者发现在店内显眼位置上,暖宝宝摆了整个货架。这些暖宝宝都是用透明塑料袋包装,有8片装、10片装,价格也从5元到20元不等,据店内销售人员介绍,暖宝宝可以连续12个小时释放50℃以上的热量,除了保暖外,还可以暖肚子、暖腿等。现在正是暖宝宝的销售旺季,一天能卖20多包。

  记者拆开一包暖宝宝的外包装,暖宝宝上没有任何中文标志,全是日文,上面也没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质量合格证等信息。“每年我都会卖这种暖宝宝,再说了暖宝宝能出什么事,你尽管放心用。”店主说。

  在同一商场内的另一家精品店,当记者询问为何店内的暖宝宝上均没有质量合格证时,销售人员表示,暖宝宝是老板从批发市场购买的,其他的事情她并不清楚。“这个最高温度是63度,可以持续发热十多个小时,你隔着一层衣服贴,觉得烫了就拿下来,店里一天至少卖十多包。”销售人员说。

  医生 谨防“低温烫伤” 发生烫伤应立即处理

  聊城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路云环介绍,人的正常体温是37度,平常皮肤的表面温度为35度,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容易引发低温烫伤。最近接诊了不少被低温烫伤的患者,以婴幼儿、糖尿病患者、爱美女性等居多。

  “暖宝宝在使用时虽然基础温度不高,但最高温可以达到60度,这样的温度持续作用于同一部位时间过长,就可能引起低温烫伤。低温烫伤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是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路云环表示,一旦烫伤要迅速冷敷,降低皮肤的温度来减轻发生炎症的可能性;冷却后,可以使用烫伤膏,发生比较严重的烫伤还需及时看医生。

  路云环提醒市民,选购保暖产品时,要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暖宝宝不可直接贴在皮肤上。不要在身体同一位置长时间使用,更不要在睡觉时使用。皮肤热敏感性低者、老年人和儿童等对温度不敏感群体尽量不要使用此类产品。

  (记者 郭楠楠)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