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展演与游客零距离 20余名小学生古城学非遗
本报讯 聊城中华水上古城国庆七天小长假活动不断,非遗展演现场吸引众多游客。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产品制作技艺,有技艺精湛的东昌木板年画、惟妙惟肖的东昌剪纸、形态各异的冠县郎庄面塑、声音清脆的阳谷哨等。非遗展品与游客零距离接触,让更多人了解到聊城非遗文化。
10月2日上午,聊城实验小学三年级的20多名学生,在学校少先队辅导员赵鑫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非遗展演现场参观学习。
“这个小鱼真漂亮,这个小马也是用面捏的吗?”冠县郎庄面塑展演现场吸引了不少游客,其中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赵鑫老师带着班级里的学生站在旁边认真观看面塑制作过程,学生们对这些各式各样的面塑非常感兴趣。
赵鑫告诉记者,古城开街期间有聊城非遗展演,她组织班里的学生一起来参观学习,让学生们对本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以前,学生们在课本上见到过聊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都是一些理论知识。”赵鑫表示,学生们现场参观更为直观,对他们以后文化方面的学习会有帮助。
“这些面塑都是用的精粉发面,用剪刀、梳子等简单工具捏出各式造型。蒸熟后上色点彩、涂胶,然后晾干,这样做成的面塑表面光亮,不易干裂。”冠县郎庄面塑传承人苏海敏一边做展演,一边给围观的游客介绍制作过程,学生们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旁边的阳谷哨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现场大小各异的六七十种原始哨、动物哨颇受游客欢迎。阳谷哨第二代传承人辛福春现场教游客们使用阳谷哨,吹出一阵阵清脆的哨声。
“来,小朋友,我教给你吹,先用嘴对着哨口,抬小拇指,再抬拇指,依次抬换手指,这样就吹出了不同的声音来。”辛福春介绍说,阳谷哨来源于古老的乐器种类“埙”。阳谷哨,原名“咕咕虫”,用胶泥烧制而成,是阳谷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
赵鑫认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聚到一起展演,让更多的人了解聊城文化的同时,也增加了古城的文化气氛。
(李夏青)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2013年聊城出炉一大批艺术精品
- 聊城男子20年献血7万毫升 相当于15个成年人血量
- 聊城天气春光明媚 都出来晒晒太阳吧
- 聊城:漏水房屋已完成防水施工 将彻底商讨解决方案
- 市民质疑出租车涨价合理性 物价局回应:不在听证范围
- 聊城专项整治城区垃圾、渣土和工程用料运输车辆
- 春节前后专项监督火锅店 严查火锅店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 聊城:三大节点都有“休闲主题周”
- 冬季取暖哪种方式更划算?记者帮您算
- 聊城:今天傍晚气温或骤降 大风也来凑热闹
- 聊城全面清剿火灾隐患
- 临清小伙邢芝阳昨捐出200毫升造血干细胞
- 聊城三中将在城北建设小学和初中部
- 华能聊城热电出厂水温已达60℃
- 王忠林在妇女创业就业现场会上强调迅速掀起创业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