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复往昔盛况 谱千年新篇 ——古城四条大街开街见闻

发布:2014-10-8 15:29:58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3.jpg

     “十一”黄金周秋高气爽,四条大街刚刚开街的古城,却只能用“热”来形容。这座千年古城容光焕发,其繁华景象更胜明清极盛时。

  虽然仅仅是四条大街开街,古城内的旅游要素还不齐全,但仍然无法抵挡市民、游客前来先睹为快的热情。记者就沿四条大街行走,记录下所见所闻。

  听大戏

  10月1日,古楼北大街戏楼,著名豫剧演员章兰正在准备登台亮相。

  “古城开街为我们演出提供了好机会。我们市豫剧院专门准备了十四场大戏,每天两场,获得红梅奖的主要演员都会上场,演出的剧目里有获得了多项大奖的《大明贤后》等。”章兰的话足以证明,戏楼下的戏迷们来值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老人们带着马扎围坐在戏楼下的黄金位置,附近已经无立足之地。年轻的戏迷们则站在外围,和老年戏迷们一起将戏楼围了个水泄不通。楼南大街戏楼也是这样的场景,不同的是,楼南大街围坐的是京剧戏迷。

  “哎,你看那是皇帝出行吧,这是什么意思?”“听说这是复原皇帝出游的场景,乾隆皇帝曾经多次到聊城来,光岳楼上的匾额就有乾隆皇帝写的呢。”游客一段简单的对话揭示了聊城的悠久历史。除戏曲外,古城还专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历史民俗等活动,让游客驻步流连。

  看绝技

  10月2日上午,楼南大街,茌平剪纸艺术传承人吴东青在喧闹中仍然在剪纸,她的身边围了很多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地特色,历史悠久,无论是对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前,都有很多游客驻足欣赏。杨氏脸谱传承人杨学广表示,此次在古城中展示,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销量很大。

  古城是展示聊城历史文化底蕴的舞台,木版年画、葫芦雕刻等几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进行集中展示。通过非遗展示,古城唤醒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也加深了外地游客对聊城的印象。古城四条大街开街以来,冠县郎庄面塑、杨氏脸谱、黑陶、泥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成为外来游客购买的首选。

  尝美食

  10月2日中午,海源阁宾馆北边的老孙家泡馍已经没位了,而楼北大街的美味小吃区中更是遇上了排队难题。过去的几天,古城成了“吃货”解馋的好地方。

  从北城门进古城,没几步就到了美食一条街的入口,人们兴致勃勃地走进去,再从另一端走出来,大部分人都不空手。记者随游客走进去,孩子们围着画糖人的摊子等着各式各样的造型,姑娘们买了椰子汁、臭豆腐,小伙子们则更喜欢烤肉之类的美味。人挨人、人挤人,这条街成为整个水上古城人员最密集的区域。

苑 莘

2.jpg

  “还是咱家乡美!”

  时值国庆65周年,备受广大市民关注的古城涅槃重生,再展新姿。中华水上古城四条大街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大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文艺表演、戏曲演出、文化展示、产品展销、特色美食等各项活动精彩纷呈。

  刚刚从西城门看完文艺表演的王先生,掩饰不住喜悦之情,高兴地说:“刚才看了舞蹈、相声、杂技、歌曲等节目,虽然下着雨,但是演员们演得很精彩、很卖力,相比以往外出在景区人看人,还是在家门口看表演好!”

  海源阁南戏楼的京剧演出和北大街戏楼的豫剧演出吸引了众多戏曲爱好者。据了解,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海源阁南戏楼的京剧演出由鲁霞、王立明、杨世琢等国家一级演员领衔主演,每天两场。北戏楼的豫剧演出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章兰、中国戏曲红梅大赛金奖获得者张民等领衔主演,同样是上午下午各一场。诸多经典京剧、豫剧剧目轮番上演,将让水城广大戏迷过足戏瘾。

  年过六旬的戏曲爱好者刘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剧目平常都是看不到的,这些演员也都是国家级的演员,扮相服饰、动作唱腔都展现出了深厚的功底,再加上古色古香的古城文化氛围,真是让我过足了戏瘾啊!”

  来到古城南大街,东昌府孙金龙手工毛笔、徐秀贞木版年画、郭太星澄浆玉泥、郭氏米酒、郎庄面塑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同样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

  走近孙金龙东昌毛笔的展位,游客们一边欣赏东昌毛笔的制作工艺,一边体验手工毛笔的书写感觉。孙金龙的二女儿孙惠民告诉记者,“手工毛笔制作工艺复杂,前后共需72道工序,尤其是制作笔头时,双手需要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而且,手工毛笔的成本相比机器制作要高,市场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手工毛笔一度到了失传的地步。”孙惠民说,“但是,政府对手工毛笔非常重视,大力扶植东昌毛笔,我和姐姐都放弃了原来的工作,要将东昌毛笔传承下去。”

  据了解,“十一”期间,古城内的综艺演出则选择在十月一、三、五日上午和二、四、六、七日下午,在西城门内举行,内容为我市地方色彩歌舞、器乐、曲艺、杂技节目。同时组织巡游活动,内容包括乾隆巡游、状元夸街、水浒人物之打虎归来、民俗婚礼等。在四口街等街点,组织古琴、山东快书、木板大鼓、临清金氏古筝等非遗节目表演。同时,古城北大街集中华老字号、全国知名餐饮与齐鲁地方特色小吃于一体,不仅满足了游客的眼福,还让游客大饱口福,让市民们无不赞叹:“还是咱家乡美!”

(本报记者 李政哲)

  文化亮点纷呈

6.jpg

    本报讯 10月1日是古城四条大街开街的日子,逛古城能看点啥?记者从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了解到,大戏、非遗、巡游……可看的东西真不少。

  据了解,古城内将设置固定演出和走街演出,其中固定演出地点为西城门广场、海源阁戏楼、北大街戏楼,走街演出为四条大街巡回。其中海源阁南戏楼有京剧演出,北大街戏楼有豫剧演出,西城门广场有综艺演出,巡游演出主要有乾隆巡游、状元巡街、打虎归来、民俗婚礼等。其中,乾隆皇帝巡游以乾隆三十年乾隆帝下江南时巡游聊城为历史依据,再现乾隆皇帝在当地官员陪同下巡游聊城的历史。

(记者 苑 莘)

  聚集八方美味

1.jpg

  本报讯 去逛古城,千万别忘带钱包哦。10月1日,古城四条大街开街,来自八方的美食聚集在这片古城,等待游客前来品尝。

  今天的古城美食聚集在三大区域,即楼北美食街区(北戏楼广场),陕西美食展销(海源阁宾馆北侧)和西安风味体验点(西大街牌坊附近)。其中古城北大街美食街区域虽然不大,但是包括的内容却是不少。除了东北风味的九大碗、海南的椰子汁、新疆烤肉等20多个品种外,还会有孩子们喜欢的棉花糖、糖人、特色冷饮等。与此同时,古城内设置的旅游商品中还将包括水城香油、东阿阿胶、高唐驴肉、阳谷武大郎炊饼等各县美食,供游客选购、品尝。

(记者 苑 莘)

  非遗焕发生机

5.jpg

  本报讯 古城首秀、四大街开街,沿街商铺无疑是游客驻足游玩的必经之地。10月2日上午10点,在楼东大街东昌木版年画社,色彩鲜艳、造型古拙的传统年画吸引游客驻足欣赏。

  “现在店里还没有装修好,只选了一小部分年画进行展示和销售,等到店里装修完后,会增加东昌木版年画的雕刻、制作和体验区,让更多人认识年画、喜爱年画,进而达到传承的目的。”徐秀贞充满信心地说。

  据了解,古城四大街在“西文、东商、北食、南驿”业态定位中,注重引入能够充分展现本地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非遗项目、老字号,给予减免租金、税收等优惠政策。四大街开街,也让这些入驻古城的非遗项目重新焕发生机。

(记者 李政哲)

  顺利通过“大考”

4.jpg

  本报讯 随着“十一”黄金周的过去,古城以良好的秩序,顺利通过了首次“大考”。

  维持“十一”期间的交通秩序,是古城面临的首要难题。对此,指挥部协调交警、公交等部门加大了工作力度,严格执行了各项限行措施,前来参观的游客对此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为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古城内还开设了电动观光车游览线路,市民可随时上下,给游客、市民参观提供了方便。古城四个城门、城墙路、四条大街均安排警力,防止出现车辆逆行或交通拥堵,并实现了借道车辆一律绕行,游客车辆停放在古城外临时停车场。

  (记者 苑 莘)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