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能人+营养土=小麦单产全国冠军
500多公斤,这是小麦亩均单产的正常值。885.837公斤,这是今年聊城一地块的小麦亩均单产。该“冠军农户”是东昌府区斗虎屯镇王大人村村民李春光。
这个产量,不仅打破了聊城历年小麦高产纪录,放在全国冬小麦区,也是最高产量。
这个纪录并不是个例,而是聊城今年小麦丰收的一个缩影。
聊城今年小麦总体形势同样一片大好,总产量超600亿斤已是定局,创历年产量新高毫无疑问。
经过近年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加上风调雨顺,聊城今年小麦迎来大丰收,是预料之中的。
“冠军农户”:读书看报30年,“请来了老师”
在全国冬小麦区,亩均单产冠军就是李春光创造的。
6月13日,李春光种植的一块小麦田好不热闹。聊城市农委、国家统计局聊城调查队组织的专家一行10多人,守在地头,期盼一个奇迹的诞生。
此前,专家组在茌平韩屯镇前东村,已经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亩均单产为826.19公斤。 “专家一看小麦的长势,当时就惊讶了。专家现场测量面积,自己组织机械收割,没让我经手。”李春光回忆起13日的情景,仍显兴奋。
麦穗金黄黄的,已经熟透,麦粒放嘴里一咬,嘎嘣响,已经干好。惊人的是,麦秆还是绿色的。专业说,这叫自然成熟,是小麦生长健康的表现,麦粒饱满。
看起来好,实收如何呢?
专家现场先测量麦田面积:该地块实收1.9889亩;再组织联合收割机进地收割,然手在地头就地称重,并去杂折实,这就有了亩均单产885.837公斤的惊人数据。
毫无疑问,这个数据是全国冬小麦区的最高产量。
据师仰胜介绍,截至2013年底,全国冬小麦区的最高单产纪录是789.91公斤,是2009年山东省滕州市一地块创造的。
这一纪录在今年被打破:在同样属于冬小麦区的河南焦作,一地块小麦亩均单产821公斤。
李春光麦田的单产数量,整整比今年新纪录高出60多公斤。
“我的老师,是从书报上请来的。”多年来,李春光自费订阅了科技报,有关农业种植知识的剪报,他就装订了整整5大本子。农业科技书籍,他更是阅读广泛,有关玉米、小麦、蔬菜等种植技术的,无不涉猎。
以今年小麦的种植与管理为例,看看李春光把握了哪几个关键,才创造了全国最高产:施肥差不多,高产关键在施药上。像人一样,小麦的疾病重在预防,为此,他打了两遍药防虫害,分别在3月底、5月初。这两个时间,正是病虫防治的关键期;播种时,根据农业部门专家的指示,他按一亩地10公斤播种,做到了株距适中,高产有了保障。
其实,不仅是小麦种植,也不仅是今年,李春光种植各种作物都取得过高产,去年种植的小麦单产也是全市冠军。
2012年,他种植的玉米亩均单产850公斤;棉花正常亩产250公斤,他曾创种出过350公斤,当时一棵棉花甚至产出90朵棉花;花生正常亩产300多公斤,他曾创造过500公斤的纪录……
高产攻关田:水肥管理均到位,探探“地有多大产”
交代一个问题:李春光种植的这个小麦,是全市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中的攻关田。
何谓全市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又何谓攻关田?
土质肥沃,面积大,能连成大片,且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我市就把这样的区域划为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在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内,相关部门在良种选择、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予引导、扶持。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可以说确保我市粮食高产丰收的基础。
目前,全市共有34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
每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都会选出一块攻关田,面积一般不低于10亩。这样算来,全市至少有340亩攻关田。对农田种植有兴趣有研究,且有时间管理,这样的农户的农田就是攻关田的理想选择。上述李春光,就是这样的农户。
如果说,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是我市粮食高产丰收的保障,是我市优质的种植土地资源,攻关田则是“优质中的优质”,其不仅体现在土地要肥沃、水源充足,更重要的是专业的管理,农业部门专家全程参与。
通俗地说,攻关田就在“农田金字塔”的顶端,它的使命就是创造高产纪录,挖掘土地的最大潜力。
在攻关田,种子的选择、播种,由农业部门来定;日常管理,如何时施肥、何时施药,甚至何时收割,由专家来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攻关田就像是实验田。它实际付出的成本是远远大于一般农田的。
李春光说,在其这块攻关田小麦的生产期内,农业部门的专家亲自到田间查看、指导不下6次。如,施肥时耕地的深度,都有精确的数值,1公分都不能差;施药防治病虫害,时间的把握非常关键,就得在那两天内完成。
另外,浇水、施肥也是充足供应,但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定程度上说,攻关田的种植,不计较具体的成本。比如说,对攻关田的管理,仅仅农业部门专家投入的时间、精力等,都是相当大的。
投入与产出成正比,这是颠簸不破的规律。
今年全市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内的小麦亩均单产超过630公斤,其内的攻关田亩均单产更是超过国家规定的攻关田700公斤标准。其中,全市两块攻关田亩均单产超过了800公斤,除了东昌府区斗虎屯镇王大人村李春光的农田,还有茌平韩屯镇前东村田有江的农田,后者为826.19公斤。
攻关田,投入的成本巨大,其意义何在?
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师仰胜说,攻关田,就是一个样本,它的价值在于带动示范。在水、肥、管理等有利因素均满足的前提下,攻关田要实现最高的产量,不断地创造新纪录。这个“最高产量”,是农业科学研究的依据,同时也给了广大农户一个明确的目标:产量能有这么高,从而调动其种植生产的积极性。
总产创纪录:基础打了四五年,丰收水到渠成
李春光这块攻关田,已经精耕细作四五年了。
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师仰胜,这样形容攻关田的土壤:跟花盆里的营养土没有两样,甚至更优。
这背后是聊城推广科学种田、大力实施耕种新技术的不懈努力。这也从根本上保障了聊城粮食年年稳增,截至今年,小麦已经实现“十二连增”,甚至创造了以全国1‰土地生产了全国1%粮食的辉煌。
聊城粮食种植模式的秘诀是什么,今年聊城小麦总产量超过60亿斤的法宝在哪里?我们不妨跟着师仰胜的叙述一探究竟。
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秸秆还田,聊城8年前就开始了,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大大增加,地力提高;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宣传到位,为作物健壮打下基础;
……这都是聊城农业种植多年来坚持下来的有效做法、积累的经验。
具体到今年全市604万亩小麦的普遍丰收,亩均单产超过500公斤,可以说前期基础铺垫的结果,是水到渠成,其中也与3个核心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
师仰胜说,首先是土地的深松。深松,就是使用特殊的机械,打碎部分板结层,进而加厚阳土层。阳土层是作物生长的乐土,是水肥丰富的土层,是根系的生长地。今年全市160多万亩小麦实施了深松,提高了抗旱抗涝能力。
其次是宽幅精播。这项技术指的是播种,其核心是播种设备的改进。以往,播下的种子呈一条线,所有种子的生存扎根空间,仅在这条线。全市今年收获的小麦,70%改用了宽幅精播。这样,播下的种子,就散步在一条较宽的带上,种子的生存扎根空间大大增加,作物秸秆就长得旺盛,抗倒伏,结穗大。可以说,这项技术是革命性的,对高产起到了关键作用。2013年收获的小麦,全市仅有100万亩采用了宽幅精播;今年收获的小麦,有400多万亩采用了宽幅精播。
最后是氮肥后移、晚浇水。一粒小麦种子,发芽后能生长出3至5个单株,一般来说,一个单株结一个麦穗。那是不是生长出的单株越多越好?不是!一亩地一般能共40万个麦穗健康生长,即空间是有限的,穗过多了,阳光、养分等难以保障,总产量反而下降。氮肥后移、晚浇水就是控制小麦单株数量的重要因素。单株,是分蘖产生的。也就是说,小麦分蘖期,不要过多施肥、浇水。科学的做法是,过了小麦分蘖期,即小麦停止生长单株了,再施氮肥再浇水。这样水肥就会主要用来供养结穗,进而实现穗大粒饱满,从而实现高产。
全市小麦今年高产丰收的另外一个原因,同样重要,即风调雨顺。去年冬天无极寒天气,保障了小麦绿体过冬;今年小麦结穗期光照充足、无阴雨天气,这都是多年难见的有利天气条件。
不得不说,掌握这些核心技术的,就是我市各级农业部门的专家,他们是能人,这才有了高产。
(记者 林志彬 通讯员 柏呈林 谭宪华)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驾考新规出“难题” 考驾照更注重实战
- 临清姊妹花:我要当冠军 豪言变成真
- 聊城63岁庄稼人十年研究发明“司机专用酒”
- 聊城:购物小票咋变白纸 想要维权没了凭据
- 聊城就业政策不准与户口性质挂钩
- 聊城:大胆窃贼得手后不离开 在屋内闲玩被堵
- 聊城:花园北路北扩将极大缓解交通压力
- 食品安全需“严”字把关【蒋希伟】
- 聊城一农村盖别墅每平米仅千元 可抗七级地震
- 温度高湿度大 聊城近期“闷热天”将唱主角
- 聊城市民买枣祝妻生日快乐 未料枣身满是白毛
- 帅小伙跌进微信“温柔陷阱” 被骗11万
- 聊城已建成56个人口疏散地域 人防场所可安置疏散人口达30万人
- 聊城:三年建成3条高速1条一级公路
- 聊城:最大降雨量达259.5mm 全市积极应对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