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老艺人带病授艺盼技艺传承
张明东在教孩子练习山东快书。□记者 胡惠清 摄
3月9日下午,在柳园南路文化局家属院的一间地下室里,传出孩子和老人的声音。孩子打着鸳鸯板,开始说书。“说了个姑娘长得矬,矬是什么呀?矬就是矮,矮就是矬……”孩子还要往下说,老人打断了。“这个地方不对,语气和表情都不到位。”老人给孩子示范一遍,让孩子继续往下说。孩子一边说着,老人一边纠正。声音断断续续,从地下室传出。这是老人在指导孩子表演山东快书《矬大姐》里的段子。
老人名叫张明东,今年65岁,师从刘洪滨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先生的再传弟子。他十几岁就接触山东快书,是享誉一时的说书艺人。如今,孩子们慕名来向张明东学习山东快书。没有教学场地,他就把自家的地下室腾出来,教孩子们山东快书。
张明东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山东快书这门艺术能传承下去。而这些孩子,寄托了他的希望。
传艺 淡泊低调,尽己所能传艺育人
在聊城,很多人不知道,张明东先生其实“身怀绝技”。
1968年,他参军入伍,在北京的部队里待了很多年,直到1982年,他转业到原聊城市文化局做了文化科科长,三年后,他成了艺术馆馆长,并在这一职位上干了19年,直到退休。
据张明东介绍,在北京部队当兵期间,他接触到山东快书高派创始人高元钧先生,并正式拜在其大弟子、我国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刘洪滨先生门下,成为高派再传弟子。
其间,他参与山东快书的创作和表演,在当时颇有名气,他的表演获奖无数,还为相声大师马季写过相声作品。当时,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小胖子”。
来到聊城以后,他默默地做着本职工作,他的同事都不知道他是山东快书高派传人。有一次,马季先生来到聊城,向人打听张明东,并在送给张明东的书法作品里,题上“艺友”二字,表明了两人之间的关系。那时起,大家才知道,张明东先生原来是“名声在外”的山东快书传人。
张明东告诉记者,他的门下有12个“入室弟子”,这12个弟子都是行过入门仪式的。另外,他还教了很多人说山东快书,只是没再正式收过徒弟。
如今,张明东在自己家的地下室里给孩子们讲山东快书的知识和表演技巧。他说,他不收取任何费用,义务教孩子,就是想多培养几个人才,能把山东快书传承下去。“只要孩子有资质,就算吃我的喝我的,我也要教。”
态度 入门严格,看重德行与天资
张明东对学生要求颇为严格。不仅要有学山东快书的天资,还要有德行。不少家长想让他教自己的孩子表演山东快书,并主动提出交学费。可是,很多被他拒绝了。
“有的孩子来学了几次,性格娇气的,没什么天赋的,我就让他们下次别来了。”张明东说,他不想耽误孩子,有的孩子没有学山东快书的天赋,就应该让孩子尽早去学习别的东西。所以,对于来求艺的孩子,他都会进行严格的考察。
据介绍,山东快书对表演者的要求很高,要有话剧演员的声音、戏剧演员的表演能力,还要有舞蹈演员的身段……
“学山东快书,要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还要口齿清楚。”张明东先生说,学唱歌一般花三年的时间就能学得不错,但是山东快书特别讲究功力,演员要花很长的时间勤学苦练才能学有所成,一些娇气的孩子根本吃不了这个苦。
失落 发源于临清,发展却不如其他地方
对于山东快书的发源地,公众普遍认为是山东临清。张明东是临清人,他说他有责任将山东快书传承下去。可现实的情况是,山东快书在聊城的发展却不如其他地区。为此,他感到担忧。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山东快书是从临清发源的,可是在聊城本地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张明东说,他有一个弟子在河南办山东快书学习班,而聊城只有几个数得上名的人在教山东快书,可见,河南学习山东快书的氛围比聊城浓。
“河南和东北学习山东快书都比咱聊城的氛围浓。”张明东先生有些失落。
记者了解到,山东快书是以方言进行表演,反映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张明东说,之前有一个孩子在河南学习山东快书,之后到聊城找他指点。孩子的表演很到位,但是他觉得有些费劲,因为孩子语言里含有河南方言的成分。于是,他只能一遍遍地纠正孩子的发音。
如今山东快书在聊城的发展状况,让他有些坐不住了。他决定向有资质的孩子教授山东快书,凭一己之力,让山东快书在聊城传承下去。
“我免费教这些孩子,也就是想多培养几个人才。”张明东先生说。
担忧 几度住院,深感技艺传承的紧迫性
张明东患有糖尿病,曾几度因为糖尿病并发症住院,一度生命垂危。
2012年的一天早晨,他摸摸自己右边的脸颊,发现竟然没有知觉了,右眼也很模糊。他感到情况不妙,让妻子给女儿打电话,之后女儿开车把他送到了医院。到医院后,张明东感到身体极为不适,头晕目眩,害怕见光,还一直吐个不停。专家会诊两次,确定是糖尿病并发症,并建议做眼部手术,否则将有失明的可能。
张明东选择对左眼进行手术,前前后后经过四次手术,他的左眼能看清东西了。只是,自那以后,他的右眼失明,右耳失聪了。和人聊天,也都是凑上左耳听。并且,他两条腿骨质增生,腿脚也不灵便。
身体敲响了警钟,他越来越感到山东快书传承的紧迫性。虽然他已经有12个入室弟子,还有数不清的徒孙和学生,可后辈们和他相比,表演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他想尽可能地把这门技艺传下去。
“我是山东快书高派嫡传弟子,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带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他授人技艺。
每个周日的下午,他都会给孩子上课,一对一地教,教完一个,再教另外一个。从三点半都五点半,两个小时的时间。因为腿脚不好,他只能坐在椅子上教,“山东快书也有很多动作,我的腿不行,也不能一一示范。”张明东说。
欣慰 孩子们的成绩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12个入室弟子,数不清的徒孙和学生,可以说是“弟子满天下”。看到孩子们站上舞台,表演山东快书,他感到很欣慰。
张明东说,2013年,一个孩子参加才艺比赛,一举拿下了市级、省级、国家级金奖。孩子回来把好消息告诉他,他感到特别高兴。孩子们的成绩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张明东告诉记者,他的弟子和学生和他特别亲近。在他生病住院期间,好多孩子去看他,见他病情严重,都哭着不肯离开。
张明东说,他教孩子就是想培养人才,把山东快书传承下去,所以,他会倾囊相授,不会考虑其他的东西。“我们不能误人子弟,要教就要尽心尽力。教好了,孩子一生的命运可能就发生转变了。”
逢年过节,总有弟子、学生、徒孙、重孙去家里看望他。春节时,张明东家里两大桌都坐不下。有的弟子已经不从事文艺这一行,但是仍然每年去看他。“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他们把我当成自家的长辈。”张明东说着,一脸喜悦。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立人先立德。”张明东很看重一个人的德行,同时,他也垂范后辈,说过的话就会做到。
张明东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尽自己所能,培养人才,把山东快书传承下去。
(记者 胡惠清)
相关链接
当今山东快书分为高元钧、杨立德两大艺术流派,即高派和杨派;后来崛起的刘司昌也自成一派。高元钧派山东快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门生最多、成就最高。关于高派山东快书的艺术特色,不少人作过研究。
杨立德曾说:“高元钧的表演风格刚健一些,从戏曲里吸收多些。动作较大,也显得多。使用‘包袱’皮薄,作‘包袱’多些,趋于滑稽,在上海获‘滑稽快书’之名。”“(高)身材魁梧,嗓音洪亮,艺术上刻苦钻研,表演极为风趣生动,且善于从相声、京剧等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了快书表演形式,形成流行全国的‘高派’。”
谷源流在《浅谈高元钧山东快书表演艺术的特色》一文里说:“高元钧同志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是现实主义的——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说、唱,努力塑造各种人物的艺术形象,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作品的主题。”这篇文章中还具体论述了高元钧山东快书艺术的基本特色,即传神、情真、口甜形美、亲切、风趣,把高派山东快书的艺术特色概括为火爆、鲜明、滑稽。
(记者 胡惠清 整理)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近郊赏花游快速升温 “自由行”成主流
- 聊城男子拦路抢劫躲十年 同案犯刑满释放他又被捕
- 聊城:昌润北路开始改造 计划9月30日完成
- 发力重点园区推进项目建设 聊城加速迈向商贸物流中心城市
- 节后洗衣店一天接单近百件
- 冠县警方解救千余只野生鸟类
- 省综治委检查组来聊 陈平陪同活动
- 聊城婶侄俩农家院里生产“保健品” 8000余盒成品被查获
- 聊城强化落实招商成果 开工率达到54.9%
- 聊城古城区特色街规划完成 15条特色街巷将“包罗万象”
- 聊城:农家母鸡产下硬币大小“袖珍蛋”
- 聊城柳园南路下水道溢臭水 刺鼻且阻通行
- 开车撞人后逃逸 儿子顶罪被揭穿
- 聊城考生收到出售答案短信 提醒:都是为了骗取钱财
- 四寻亲青年聊城吃“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