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路上,动人的故事一个接一个
火车站为龚桃邚老人一家开通绿色通道。■梁营营 摄
对于身在异乡的人,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车票。随着马年春节的来临,23日,聊城火车站迎来了一批在外辛苦奔波的“候鸟”,他们或是千里迢迢从外乡赶回老家过年;或是正要出发去外地过年,这其中有期待、有盼望、有喜悦,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一家人团聚。
火车站绿色通道让武汉旅客直夸聊城好
23日上午,聊城火车站候车大厅里上演了一幕感人的画面。
当日上午10时30分许,一辆出租车停在了聊城火车站候车大厅的门口。一位妇女先下了车,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一位老人从车上搀扶下来。随后,两名男士和一名女士也下了车,将车上大大小小的行李包从出租车上卸下来。
这一幕正好被候车大厅内检票的一名值班人员看到。该值班人员指着玻璃外的老人,对身边的春运志愿者说:“快过去,帮忙把老人扶进来!”并让另外一名志愿者去大厅一楼的客运值班室推轮椅。
志愿者把老人扶进大厅。值班人员询问了老人的情况后,为老人开通了绿色通道,让老人坐在轮椅上,由志愿者推着过安检,老人的家人提行李跟在后面。值班人员看到行李比较多,便走上前去帮忙。最后,一家人在值班人员的引领下,坐专用直升电梯,来到二楼候车厅。
值班人员了解到老人的乘车时间是下午2点半左右,便先行安排老人在候车厅等候。一名志愿者告知老人的家人,下午1点半他们还会过来帮助老人上火车。
据了解,老人名叫龚桃邚,今年76岁了,是湖北武汉人。随行的是她的女儿、外孙,以及家里的亲戚。
老人的女儿徐蓉平告诉记者,她在聊城铁塔商场做生意,已经来聊城13年了。两年前她的父亲去世,随后母亲也得了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去年10月份,她把母亲接到聊城来住。
徐蓉平说,她平时生意很忙,很少回老家,每年也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回去一次,陪家人过年。而且每年都得忙到腊月二十八九才能回去。今年哥哥家的儿子结婚,为了让母亲参加孙子的婚礼,她决定今年提前回家。“我们买的是下午2点30分左右的火车票,考虑到母亲行走不方便,所以上午就过来了。”徐蓉平说,没想到车站的工作人员会那么热情帮忙,为他们提供一站式服务,“今天我非常感动,感谢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
徐蓉平的母亲也竖起大拇指对记者说:“聊城人真好!”
下午2点钟左右,龚桃邚老人及家人在值班人员和志愿者的护送下,顺利乘上回家的火车。
据了解,火车站为特殊旅客(老、弱、病、残、孕者)提供“重点旅客爱心卡”,持有此卡的旅客将享受“优先购票、优先进站、优先乘车、优先补卧”的爱心服务。
打工的父亲接儿子去北京长长见识
新年马上就要到了,在外面打拼了一年的人,都希望能回家过年。但是郭安革却不一样,今年他要带着儿子去北京过年。
23日上午,郭安革和儿子郭付裕正在火车站二楼候车厅内等待一辆北上的火车。
郭安革是冠县的一位农民。2012年,经别人介绍,他和妻子去北京,他在一家铁路疗养院当保安,他的妻子则负责看监控。
郭安革告诉记者,他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不上学后,他们夫妇就把女儿带到北京去打工,留下儿子在老家上学,跟着爷爷奶奶住。
“我们保安队共有11个人,马上过年了,大部分保安都回家去了,我们打算守在那里,这样能多赚点钱。”郭安革说,他当保安一个月工资1900元,他妻子的工资一个月1800元,如果过年两人不回家的话能多赚将近4000元钱。
郭安革说,儿子1月17日放假,他16日就从北京赶到老家,准备接儿子去北京过年。
郭安革说,他们在北京打工,一年才回家一次,他和妻子特别想念儿子。这次趁着儿子放假,一是一家人能够团聚,二是到北京后,带着儿子去逛逛。一家人去看看故宫,爬爬长城,让儿子也长长见识。
说到以后的打算,郭安革说,他和妻子会继续在北京打工,等赚够钱,就回聊城,等儿子长大了,给儿子买房子结婚。
接站的孩子见到妈 母子俩抱头痛哭
23日上午,聊城火车站二楼候车大厅里前来乘车的旅客并不多。在靠近进站口的座位上,一个孩子不时起身看进站口上方屏幕上的乘车时间,一旁的父亲则安静地坐着。
经过聊天,记者得知这名父亲姓李,是阳谷县某村的农民,儿子哲哲今年12岁了。当天一大早,父子俩从阳谷乘车来到聊城火车站,来接在外地打工的妻子回家过年。
原来,2012年9月7日,李先生在外面打工,包工的人骑着一辆摩托车带着他去干活,路上与一辆农用三轮车相撞,他的右腿被撞,脚踝以下不得已被截肢。那次不幸的遭遇,让他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但是为了妻子、孩子,还有70多岁的聋哑母亲,他挺了过来。“开始只能在床上躺着,什么也干不了。”李先生说,他家里有10亩多地,一家人只能靠妻子耕种维持生计。去年,妻子给他买了假肢,他又能重新站起来了,但是重活都干不了了。去年10月份,他的妻子决定外出打工,为家里赚些钱,留下他在家照顾母亲和儿子。
火车停下来,张先生和儿子赶紧走到妻子下车的门口等着。李先生的妻子下了车,哲哲立马跑了过去,抱住母亲大哭了起来,看到母子俩团聚,李先生脸上露出了些许的微笑。
(记者 梁营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