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23处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废水

发布:2013-11-13 14:12:53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125589957661_副本.jpg

水是聊城之魂,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事关百姓福祉、聊城未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治用保”水环境质量保障体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把污染治理、再生水回用和湿地建设有机结合,确保水质安全。为了落实好“治用保”治污策略,我市规划了90个重点工程并列入国家海河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

  “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聊城市严格落实相关精神,巩固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果,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全方位监控系统

  建成投运1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

  今年,我市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在全国9大流域25省荣获总分第一名。

  据聊城市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我市在省辖海河流域7个地市的排名,由第6位跃升至第2位。卫运河、马颊河、徒骇河三条主要河流COD和氨氮平均浓度为30.78毫克/升和2.27毫克/升,比“十一五”末分别下降了29.7%和13.4%。全市河流水质明显改善,“有水就有鱼”目标全面实现。

  记者从聊城市环保局了解到,2012年环保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上万人次,现场检查排污企业近5000家(次);累计投资12亿多元,在33家工业污染源建设了污水深度处理工程或再生水回用工程。

  同时,聊城市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150家重点企业下达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其中118家已通过验收,并建设了祥光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和信发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发挥环保倒逼作用,按期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禁止新建酒精、造纸、印染等高耗水、高排污企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作为传统排污大户的造纸行业,2012年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比2010年降低了一个百分点,全市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万元产值排放强度由“十一五”末的1.48千克/万元降低至1.24千克/万元,氨氮由0.23千克/万元降低至0.196千克/万元。

  我市还打造全方位监控系统,在61家重点废水排放企业和14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测设施,在全市135个污染点源、人工湿地、城市总排等环境要素建设了视频监控,在主要河流出入境断面建设了17个河流断面自动监测站,实现了对重点污染源、重点河流断面的实时监控。

  据悉,我市累计投入10亿元,建成投运了1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1万吨,出水水质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建成了6个污泥处置工程,所有污泥都得到妥善处置。全市建设污水处理管网2100公里,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达到75%以上。

  另外,我市建立起企业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三级应急防控体系,要求排污企业在厂内建设事故应急池和总排口电子闸门,形成一级防控;污水处理厂建设非正常工况状态下的应急储水池,形成二级防控;主要河流跨县界断面建设拦污节制闸及人工湿地截蓄污水,形成三级防控。建立“超标即应急”机制,组成应急机构,配备应急监测和处置设备,出现超标立即溯源并处置。从根源上杜绝了较大污染事故发生。

  聊城市环保局还制定实施了科长值班制度,每周明确1名科长值班,值班科长为值班期间处理所有环境污染物超标问题的总负责人、总协调人和总督导落实的第一责任人,牵头负责一周内全市河流断面与污染点源的环境监督管理,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超标问题。

  人工湿地净化水质

  尾水成生态景观水源

  据了解,在“治用保”水污染防治体系中,将再生水回用工作已经由点到面铺开。鲁西化工集团、高唐泉林纸业、中冶银河纸业、中华聊城发电厂、三和色织集团、冠洲集团、祥光铜业、金蔡伦纸业、信发集团等一大批工业企业都建立了再生水循环利用模式,全市每天再生水回用量近4000万吨。

  在市城区投资1.5亿元,对两座污水处理厂建设了深度处理工程和再生水回用管道,将再生水输送到国电聊城电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达标废水全部进入小湄河人工湿地,再生水回用率达50%,尾水成为生态景观水源。通过大力实施再生水回用措施,大大减少了地下水取水量,2011年以来,地下水位持续回升0.2米。

  通过实施再生水截蓄工程,建设了拦河闸和橡胶坝19座。对不能回用的再生水进行截蓄,每年截蓄7000万吨,不但解决了沿岸农田灌溉和景观水水源问题,还通过自然降解净化,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我市年减少引用黄河水5000多万吨,打造了一批沿河沿湖景观带,实现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流域内循环得到最大限度实现。

  我市把人工湿地当作水污染防治亮点工程来抓,在对东昌湖、九州洼、鱼丘湖等湿地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投入55.7亿元,累计建成临清卫运和裕民渠、高唐泉林等人工湿地23处,使每个县(市、区)主要河流上均有一处可处理3倍排水量的湿地,对达标排放的工业和生活废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并在湿地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据介绍,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是“治用保”水污染防治体系建设的核心。聊城市湿地工程力度之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人工湿地不但可以极大改造和提升主要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能力,还为建设优美的沿河沿湖风景区创造了条件。

  聊城市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局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或污染严重且环境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对生态破坏严重或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项目。

  “十二五”以来,聊城市淘汰关闭落后产能企业36家,拒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39个,涉及投资近60亿元,严防了新污染源产生。

  开辟“绿色通道” 主动提供服务

  缩短环评审批时限 加快项目进度

  据介绍,为了给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大局保驾护航,市环保局打破常规开辟了“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按照“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的工作机制,对招商引资及重点项目提前联系沟通,缩短项目环评审批时限,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进度。

  对项目投资过10亿元的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点对点”跟踪服务,指定专人负责,提前介入、超前研究、耐心指导、主动排忧,变坐等审批为主动服务,及时掌握项目环评等前期工作的进展情况,协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力促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节能减排的重点项目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限。

  同时,取消项目环评审批环节中的预审环节及所有前置审批材料的审查,建设单位可直接提交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坚持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推动优化产业结构,对高风险、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和产能过剩建设项目环评进行严格把关;对投资额度大、财政税收贡献大的生态优质高端高效产业加快审批,做好服务,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另外,对污染超标行为设置“高压线”,对存在生产能力与治污设施不匹配、超标排污或其他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一律实施限期治理,限期不能通过环保验收的,报请市政府后予以关停。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提高企业违法成本,震慑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企业达标排放。

  (记者 王文波 通讯员 高庆忠)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