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孤岛”小区的“突围”之路
西苑小区内张贴的有关供暖事项的公告。
冬季即将到来,“供暖”一词又“热”了起来。但市区还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或居住在新建小区或居住在老旧小区,无法享受集中供暖,这样的小区成为供暖的“孤岛”。不过也有成功摆脱“孤岛”的案例,10月19日,“聊城晚报记者进社区”活动走进开发区西苑小区,该小区业主、业委会成员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小区“盼暖——跑暖——供暖”的艰辛、温暖历程。通过他们,给那些依然在孤岛盼暖的人们以经验借鉴。
盼暖 申请5年暖流未进家
西苑小区于2001年开始建设,2004年居民开始大规模入住,是开发区最早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
在建设楼房的时候,开发商安装的取暖设施都是燃气管道——当时开发区还没有供热企业供暖,所以开发商在设计时没有铺设集体供暖管道。
“由于用天然气取暖成本较高,效果又不太理想,所以用燃气取暖的住户很少。”该小区居民刘先生说,他们大多数业主是利用煤球炉子取暖,也有的业主用空调甚至烧劈柴取暖。
每年冬天,地下室里就会摆满蜂窝煤球和煤,有些人家放不下,不得不把取暖的蜂窝煤球和煤存放在本就不宽敞的阳台上。“因为这个,家里总是脏乎乎的,到处都是煤灰,而且最害怕刮南风,每次刮南风都有可能造成煤气倒灌,引发煤气中毒事故。”刘先生说。
“烧煤球炉子取暖不如集中供暖暖和,并且每年都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大家确实都害怕了。”74岁的张守珍说,“这些年,我们太想利用集中供暖了!”
从2006年开始,小区500多户居民达成一致意见,申请集中供暖,但问题拖了5年都没有得到解决。
跑暖 为说服业主交钱最晚忙到凌晨2点
“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西苑小区业委会主任欧阳奋强说,小区想供暖除了要交“开口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外,还得进行管道改造。
“再把施工费、材料费和换热站的建设费用加起来,业主每平方米需要缴纳100多元。这样算下来,每户就得缴纳1万元左右的费用。”欧阳奋强说,小区有552户业主,成分比较复杂,要收上来这笔费用难度不小。
此外,由于气源不足,没有暖气管道,要说服有关部门给予供暖也费了不少周折。欧阳奋强说,自2006年起,每年的三四月份,他和业委会成员就三天两头地找相关部门,但每年都碰钉子,“热量不足,要想集中供暖,还需再等一等。”相关部门总是这样回复。
欧阳奋强说,2011年4月,小区业委会与小区居民协商,决定再次申请集中供暖。为解决集中供暖的问题,他们还由小区居民推选,成立了供暖小组,小组中年龄最大的是当时72岁的张守珍。
为了收基础设施配套费和暖气改造费用,业委会主任欧阳奋强和其他业委会成员挨个楼上跑,给居民做工作,共同筹备供暖资金。因为当时供热企业要求他们小区70%的住户交上暖气“开口费”,在核实小区供暖面积后才予以供暖。
“除了业主委员会的成员外,一些在家照看孩子的妇女也跟着我一起找业主,给他们做工作。”业主委员成员张守珍说,当年她72岁了,每天上楼下楼找业主,说服他们交费供暖。
“很多业主白天在外面做生意,只有在晚上才能找到他们,有时我们一直忙到晚上2点钟。”张守珍说。
从2011年4月份开始,他们利用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费用收上来了。“552户业主中,交‘开口费’的有479户业主,交‘开口费’和管道费的有473户。80%以上业主安装开通暖气,达到了供暖企业的供暖要求。”
等待了多年之后,2011年12月15日,西苑小区的业主终于盼来了暖流。
供暖 居民满意供暖效果称投入值得
“这些年,如果业委会成员稍一泄劲,这件事就办不成了!”张守珍感慨说,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成员在其中做了很多贡献。
“小区供暖管网设施改造工程,我们业委会核算了一下成本,最后决定面向社会招标,为广大业主节约不少资金,否则业主均摊的费用会更多。”业委会主任欧阳奋强说,对于当时不交纳供暖“开口费”或管道改造费的业主,若以后再想供暖该怎么办,他们都有明文规定并张贴于小区内,做到了公正、公开,有章可循。
采访中,很多业主告诉记者,他们一次性投入参与小区暖气管道改造是非常值得的。“我家里有老人、小孩,每年冬天都为供暖发愁,其他供暖方式效果不好、也不安全,使用集中供暖就省心多了。”业主李女士说,去年冬季供暖期间,她家里的室温在23摄氏度左右,供暖效果令她满意。
“前几年,因为小区无法使用集中供暖,我都有把房子卖掉的念头,后来听说要进行暖气管道改造,我立即交了一万多的费用。”业主刘先生说,他们小区供暖两年了,他感觉效果还不错,今年他早早地交上了暖气费。
(记者 岳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