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来聊26年的瓷砖店老板:“宜居聊城”,助他事业起步

发布:2013-9-21 11:11:15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111111111.jpg

张福钦在向顾客介绍瓷砖。

  卖瓷砖的老板张福钦,河南台前人,今年42岁。

  来聊城26年,张福钦卖过粽子、蹬过三轮车、当过搬运工,也办过小加工厂,酸甜苦辣,百味尽尝。

  你知道整天吃馒头就咸菜是什么滋味吗?张福钦一家人知道。

  你知道6毛钱攥在手里12天都没舍得花是什么感觉吗?张福钦一家人也知道。

  聊城这片土地,因其包容、奋进,吸引了像张福钦这样的外地人来此地创业、发展。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因其善良和热心,鼓舞着像张福钦这样的外地人坚持、壮大。

  如今,经过一番拼搏,张福钦一家就像香江光彩大市场其他2000多家外地商户一样,已经在聊城扎下根,生活幸福。

  今年,聊城出台一系列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对张福钦等人来讲,未来的生活,应该更美好。

  ◎接触聊城

  15岁少年

  骑行60多公里来聊卖粽子

  张福钦在家中排行老二,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小的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小学老师。13日上午,接受采访时,谈到这一点,张福钦依然很是感慨。

  不过,梦想和现实总是有着距离,他念完初中就退学了。

  家里穷,根本供不起姐弟三人同时上学。

  15岁的少年,选择了跟比他大5岁的三叔走街串巷卖粽子。那一年,他曾两次和三叔骑着自行车到聊城来卖粽子,对聊城有了第一印象。

  “那时候都是前一天晚上把粽子包好,下锅里煮上一夜,早上4点钟出锅,我和三叔每人用竹篓子装上200多个热粽子,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骑上五六个小时,大概10点钟就到聊城了。”

  在张福钦的印象中,那时的聊城多是低矮的平房,只有几处小矮楼。

  来到聊城后,两人就在北顺小学门口卖粽子。当时校门口两边各有一棵梧桐树,他和三叔就一边站一个。

  一直卖到晚上,粽子就差不多卖完了。因为从聊城回家还要骑行60多公里的路程,两人就选择在附近吃点饭,找个小旅馆住下,第二天早上再回去。

  跟着三叔两次到聊城卖粽子,张福钦一家人都觉得这边生意还不错。第二年也就是1987年,他和父亲以及三个叔叔一起到聊城包粽子卖。

  五人在南关街租了两间约10平米的土坯房,一间住人,一间放大米、红枣、粽叶等,院子里支上两口大锅,大家就包起粽子来。

  “那时候屋里空空的,连一张床都没有,我们从外面找来一些干的玉米秸铺在地上当床,5个人挤着睡。”张福钦说,那时候晚上经常有老鼠在屋里蹿来蹿去。

  ◎艰辛岁月

  6毛钱攥在手里12天

  都没舍得花

  几年后,张福钦回老家结了婚,有了孩子,就带着妻子和3岁的儿子出来单干。

  说起往事,张福钦的妻子冯桂华有些激动。当年她带着3岁的儿子跟着丈夫到聊城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了50元钱,坐车又花去7元钱。

  来聊之后,一家人还是租住在原来房东的家里,屋子里什么都没有,一日三餐就在外面买点东西吃,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把被子铺到地上,搂着孩子睡。

  白天冯桂华一边看孩子一边包粽子,丈夫就出去卖粽子。春天粽子好卖,不过夏天一到,生意就不行了。

  为了维持生活,张福钦就去了一处工地上打工。起初自己没有自行车,就借房东的自行车,每天早上7点钟走,晚上10点钟回家。

  “那时候在工地上干活,每天只管饭吃,工资要几个月才能结一次。”张福钦说。

  那段时间很辛苦,冯桂华含泪告诉记者,家里连锅碗瓢盆都没有,也没有钱出去买饭,每天她和儿子只能等丈夫从工地上带馒头和咸菜给她们吃。

  “有时到了傍晚,孩子饿了,我就背着儿子朝丈夫回来的路上走,别人以为我们是在接丈夫回家,实际上我们接的是馒头,实在是太饿了。”冯桂华说,为了不让别人看到他们每天吃的只是馒头和咸菜,每次吃饭,她都会把大门关上。

  家里最难的时候,只剩下6毛钱,冯桂华在手里攥了12天,都没舍得花。怕孩子向她要玩具,她从来不带孩子去逛街,每天就带着儿子在东昌湖边上转悠。

  “工地上的钱发不下来,老婆孩子在家饿得直转圈儿,再靠下去也不是办法。”张福钦决定辞掉工作。

  他从房东和邻居家借了200多块钱,买了一辆二手脚踏三轮车。当天,刚买的三轮车还没骑回家,张福钦就跑到街上拉客,一直拉到天黑,赚到了17块钱。

  张福钦很是高兴,回到家就抱起儿子说:“儿子,咱有钱了,以后爸爸可以给你买好吃的了。”

  当丈夫把17块钱都交给冯桂华,她激动地拿在手里数了好几遍,才放到枕头底下。

  眼看着在外面跑三轮生意还行,后来,在和妻子商量后,张福钦又给妻子买了一辆崭新的脚踏三轮车,两人白天都出门跑三轮。

  因为孩子还小,没人照看,冯桂华只能将孩子带上。“冬天是最难熬的时候。”冯桂华说,自己受点罪没什么,她最不忍心的就是看到儿子两手冻得通红,蜷缩在车子里。

  但令她欣慰的是,儿子特别懂事。“有顾客上车时,儿子都会主动让座,自己坐到最后面去。”

  ◎创业历程

  他曾建起聊城唯一一个

  半自动瓷砖加工厂

  跑三轮的时候,不光是拉客人,张福钦也会接一些其他的零活。有不少人找他往工地上拉瓷砖,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五六十块钱,张福钦觉得这生意还不错。

  渐渐地,张福钦便发现了一个发财的门道。“那几年,城区有很多地方都在建楼房,很流行贴瓷砖,然而那时会贴瓷砖的人很少。”于是张福钦就趁着给人送瓷砖的时候,偷偷看别人如何贴。时间久了,张福钦学会了,就和妻子放弃跑三轮的生意,专门贴瓷砖。

  “从厂商那里运来的瓷砖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需要手工切割后才能使用。”在给人贴瓷砖的过程中,张福钦发现了新的商机:手工切割的瓷砖质量差、成功率也低,能不能改进一下呢?

  跟做瓷砖生意的老板一打听才知道,广东佛山有卖半自动切割瓷砖机器的,张福钦就跟三叔合伙凑了15万块钱,到佛山买来一台半自动切割机器。

  那年是2002年,正赶上聊城香江光彩大市场建成,张福钦在市场附近租了一片空地,用铁皮搭起一间棚子,建起当时聊城唯一一个半自动瓷砖加工厂。

  物以稀为贵,两年间,张福钦的生意越做越好。不过,一个问题是,加工厂的活又累又脏,却比不上一些老板直接从厂商进瓷砖卖赚钱。看着手里的钱也宽裕,张福钦就关了加工厂,在香江光彩大市场二期租了一间门面,干起了卖瓷砖的生意。

  如今,张福钦一家人经营瓷砖批发的生意已经9年。就像他的邻居孟先生所说,因为对人诚实、厚道,很多新老顾客都到张福钦的店里进货。现在,一家人在聊城买了房买了车,儿子也已经结婚,一家人很知足。

  ◎前景可期

  他们的日子

  未来会更好

  对张福钦一家人来说,来聊城多年,聊城人的热心和善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冯桂华说,在那段每天只能吃馒头就咸菜的日子里,一位住在他们房子前面的老太太好几次从自家的窗户里面看他们娘俩吃饭,就跑过来问:“孩子那么小,怎么总是光啃馒头吃,也不买点菜呀?”得知是因为没钱买,老太太说,她家有很多咸菜,想吃就去拿。

  “后来给人贴瓷砖,那时候赚钱心切,一点都顾不得孩子。早上孩子还没醒,就把孩子弄醒抱走,晚上10点钟才能进家,白天孩子困的时候,就在干活的地方铺个纸箱子,让孩子睡觉。”冯桂华说,有很多雇主看着孩子可怜,就帮忙照顾,有时还给孩子拿吃的,对于这些,他们两口子一直都特别感激。

  来自聊城香江光彩大市场管理委员会的一项粗略统计显示,香江一期和二期6000多商户中,三分之一是外地人。他们为聊城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得益于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优惠政策,如今这些外地人的生意大都风生水起。

  今年,聊城的个体工商户、企业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9月起,我市《关于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化市场环境的意见》开始实施,32条意见中,约三分之一涉及放低企业准入门槛,包括放宽企业名称使用限制、放宽企业住所使用证明限制、放宽注册资本缴付限制、放宽企业集团登记条件、放宽个体业户“免登记”范围等。除放宽政策外,《意见》中涉及支持企业经营的有7条,包括支持企业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企业连锁经营、支持筹建重点项目的企业主体资格先行确认等。

  今年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实施“服务业倍增”战略,发挥重点抓好 “物流强市”工程、“现代服务业突破”工程,实现服务业倍增发展。

  对张福钦等商户来说,聊城的经商环境和发展前景未来更好,与之而来的,是他们更美好的生活。

文图 记者 梁营营 赵宗锋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