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章兰大剧院:弘扬传统文化 从尊重老艺术家开始

发布:2013-9-9 10:11:43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前两天,在济南见到聊城豫剧院院长章兰,她高兴地说:我们的剧院建好了,名字就叫“章兰大剧院”!在我们众多的演出场所中,以艺术家的名字命名的剧场并不多见。它的出现,本身便是对艺术家的尊重和认同。

  作为我省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二度梅”获得者,章兰完全应该享受这样的荣誉。就在去年,我到聊城豫剧院采访,在一所即将拆迁的学校校舍里,章兰带领团队正在创排十艺节新戏《萧城太后》,中午饭是在斑驳的旧礼堂餐厅吃的,章兰总觉得过意不去。现在,她不仅有了自己的剧院,而且是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我也由衷地替她高兴。

  我们的老艺术家们,不仅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且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杰出的人才,都是“国宝级”的人物。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一个剧场,看似事小,意义重大。一方面,让老艺术感受到国家的关怀,一方面,也让年轻人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戏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其传承主要靠艺人的口传心授。许多名艺人既是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又是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他们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流派,也为戏曲的传承、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现在说起戏曲艺术,我们总是埋怨“青年演员太少了”,将原因归结到能够培养戏曲演员的学校和机构太少了。殊不知,这些戏曲班的“消失”,很重要的原因是戏曲班招不来学生,也就没有青年演员。地方戏曲缺少青年演员,已经成为全国地方剧团的普遍难题。

  在十艺节全国曲艺展演时,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告诉记者,现在大家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很少有人愿意在孩子念大学之前就让他学习木偶戏,念不上大学才会考虑来演木偶戏,优秀的生源就无法保证。

  “行行出状元”,这样的观念在传统文化传承上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戏曲演员、一个非遗传承人,每年的收入都不低,但为什么觉得缺乏荣誉感呢?我觉得收入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要使他们能够受到社会和世人的尊重,增强对所做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此外,在对待艺术家、传承人的问题上,不时露头的“长官意志”、“官僚主义”,暴露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水平存在不足。殊不知,过分的“显摆”增添不了艺术光彩,反而引起人们的反感,尤其是艺术家的反感。

  有一位曲艺研究者批评说,在某曲协领导退休时,竟然将自己的司机安排到了研究室主任的位置上,这对曲艺工作者是无形的伤害。“就算这位司机有研究水平,但传递出的影响却是极端恶劣的。我们曲艺人无法真正自己做主,这是最大的悲哀。”

  像戏曲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流动的,决定了它的传承和延续不像物质文化遗产那样有形可依、有据可查。这样的传统艺术,往往因传承人的逝世而消亡。所谓“人在艺在,人死艺亡”,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要发展本土文化,归根到底是由人来做的,老艺术家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尊重也应该从老艺术家开始。

(王红军)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