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乡到聊城 一块门匾慰英雄
从山西武乡到山东聊城,远隔380公里有余,一块记录着厚重历史、承载着无上荣誉的门匾历经3个昼夜,辗转来到了王三旺老人的家中。
门匾上书“为国立功”四个大字,是为表彰老人在解放战争中的卓越功绩所颁。经过50余年风霜的侵蚀,门匾上的点点斑驳愈加厚重,但题字却是因了这样的历史感而更加烨烨生辉。
图为悬挂“为国立功”门匾的王三旺老人在山西的老宅。(图片由老人家人提供)
门匾近景。
这块经历了长途跋涉来到聊城的门匾,之前一直悬挂在王三旺老人远在山西省武乡县的老家大门之上。除了自己,王三旺老人的家中还有两人参军,兄弟三人为了保家卫国纷纷扛起枪杆子走上了战场。近来,由于老人哥哥的离世加之老宅翻修,门匾的存放问题随之而来。老人的子女经过商议,决定亲自前往山西老家,将门匾取回并放置于老人现在的家中。
图为老人的女儿和孙女前往山西,取回门匾。
提起门匾跟自己所经历的战争岁月,王三旺老人一直重复着一句“这都不是事儿”。这位1947年正式进入部队,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众多大小战争的老人,保持着一以贯之的谦逊。然而当谈及曾经在战场上发生的一幕幕往事,老人的话匣子便会自动打开,讲到开心处还会露出如孩童般纯真明快的笑容。
从华北一路南下,渡过长江,又辗转来到了湖北、四川一带,更远赴了朝鲜战场,在那个战争年代里,老人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为了保卫新中国更是走出了国门。“小的战役我记不得了,大的我能记得”,王三旺老人如是告诉记者。从1947年参军开始算起,老人曾经参加过多少战役早已不得而知,无论是门匾还是老人家中所收藏的奖章,都只能从中窥探到那些战争的一个缩影。腿上负的伤、脑袋中的弹在老人看来,依然“不是事儿”,讲起弹药在自己面前爆炸、子弹擦过甚至穿过身体、负伤在搭建的临时棚子中等待治疗,老人脸上挂着涔涔的笑,平淡而又娓娓地讲述着,似乎自己并不是这些苦难中的主角。
岁月如梭,转眼,老人记忆中的战争时代早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现如今已经89岁高龄的王三旺老人,身体硬朗,尽管清瘦但是神态自若而淡然。从部队到地方武装部再到保险公司,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来到普通岗位中,老人都在用他的一生,诠释着门匾上所书的“为国立功”四个大字。
(记者 李丹)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山东表彰先进劳动者 10人首获齐鲁金牌职工奖
- 聊城生态文明建设再发力 千万元扶持节能减排项目
- “中华第一梨园”开园采摘
- 聊城土地承包经营权可抵押贷款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 聊城:丈夫外出打工失联多月 至今杳无音信
- 聊城今天降小雨 明日气温再次回升至30摄氏度以上
- 聊城市属事业单位招考 435人进入面试名单
- 冠县查获假冒伪劣食盐400公斤
- 大二女生弃学业跟网恋男友私奔 被民警拦下劝回
- 山东大地财险两家被罚 东营聊城各10万
- 聊城:2013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6.9亿
- 聊城56岁送气工 送气17年养活一家人
- 聊城规模以上健康服务业单位共78家 老龄化事态上升
- 脚部伤病添新累 满怀希冀过衡水
- 东昌府区法院两年惩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