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人的一天:公交女司机 每天微笑8小时
邢瑞迎将公交车内装扮的很温馨。记者 王桢 摄
邢瑞迎在擦车。记者 王桢 摄
行驶在大街小巷的公交车是每个城市的风景。公交司机更是展现每个地方精神风貌的窗口。7月29日,记者全程跟拍2路公交女司机邢瑞迎。
今年31岁的公交司机邢瑞迎,已经在这个岗位工作了12年。7月29号中午十二点,邢瑞迎已经吃完午饭,准备上下午班。因为下班时一般都在8点以后,午饭和晚饭便合在了一起。
“欢迎乘车”每天要说上百遍
为了让公交车更加温馨,邢瑞迎给自己驾驶的2路车做了许多装饰,如,扶手杆上缠绕塑料花。每到一站,邢瑞迎都会微笑迎接乘客,并真诚地说一句“欢迎乘车”。
邢瑞迎告诉记者,这是公交集团亲情服务的一部分。微笑与迎语都是专门练习过的。
“空姐给我们上了礼仪课,把筷子放到最后面牙齿里面,还要面带微笑。以前在电视上见过,真正练习的时候,才知道这么难。”邢瑞迎说。
现在乘客上车,微笑与说迎语已经成了邢瑞迎的习惯。从中午12点半接班到晚上8点多收车,从东昌学院到火车站,邢瑞迎要驾驶四个来回,每站都要重复一遍甚至更多遍,微笑也成了习惯。
“以前有乘客心情不好,上车时我能明显感觉出来。对他们微笑,打招呼,他们情绪会有所缓和。车内的装饰也有利于打破陌生与隔阂。”邢瑞迎说,“只要用善良对待这个世界,就会收到许多福报。我对乘客好,乘客也会有回应。”
邢瑞迎回忆,2014年冬天,自己开着末班车遇到一位乘客。当时对方没有零钱,想到已是末班车,邢瑞迎帮忙垫上车费。
“他当即就给家人打电话,约好在下车站牌送来两块钱。我说天很冷不用了,可他还是让家人把钱送来了。”邢瑞迎说。
12年的历练 驾驶熟练遇到堵车不慌乱
在经过市委站时,上来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手里提着一个包,一桶油。送站人提醒,老人要在聊大东门下车,邢瑞迎赶忙记下,并提醒车内乘客让座,待老人坐好后,才启动车辆。
老人对邢瑞迎的细心很满意,便与邢瑞迎聊起天来。得知邢瑞迎已经做公交司机12年,老人感到难以置信。
邢瑞迎称,自己初中毕业之后便在职业学校专门学习驾驶。19岁毕业后,进入公交集团,成为一名公交司机。说起刚开始开公交车的几年,邢瑞迎直言确实苦,还有过放弃的念头。
“体力方面我不怕,一天开6、7个小时,擦车我都能行。苦恼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家人不在身边,很孤单,二是自己技术一般,很多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应对。”邢瑞迎说,“有一次,我的车撞到一辆面包车。乘客和面包车上的人都没事,但我都吓傻了,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十余年的历练,邢瑞迎已经成了一名成熟的公交司机。每一次起步、停车、靠站,都像吃饭穿衣一样熟练。遇到路况拥堵,也不会焦躁慌乱。
“我们2路车是青年文明号,16辆车,30名司机都十分优秀,我为我们这个群体感到自豪。”邢瑞迎说。
爱岗敬业 感谢家人支持
从火车站发往东昌学院,见还有四分钟才发车,邢瑞迎拿起抹布擦起玻璃。
“聊城越来越干净,我们的公交车也不能落后。”邢瑞迎笑着说。
邢瑞迎表示,她能做好工作无后顾之忧,最要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婆婆平日的帮助。
“孩子今年6岁,如果没有婆婆帮忙照看,我都没办法工作。”邢瑞迎说。
工作之余,邢瑞迎还会学习一些国学。
“公司会给我们上课,经理有时会很细致地给我们讲,比如厚德载物之类古语的典故、含义。开车十多年,我不仅学到了技术,更在生活方面有所收获。以前我有时会感觉不顺,现在很感恩自己有这么一份工作,有家人、同事的关心支持。”
晚上八点,邢瑞迎将车送回公司,准备回家。家里还有婆婆给自己留的饭菜,还有等着听自己讲故事的女儿。
(记者 王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