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爱情都让历史温暖
杨玉环说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如果有来生,日日与君好。”
不是每一个女子都有举案齐眉相濡以沫的爱情,多少婚姻变成一曲悲歌。
每一段爱情,都是可歌可泣的历史。
谁不欣羡能拥有这样一场爱情呢?
本报之前刊发过的《古一代一路的爱恨情仇》,写的是和亲公主刘细君的故事,那是爱情的一种,悲壮的爱情。
想想看,一个江南女子,生于富贵之家,却为了汉朝的外交事业,远嫁乌孙国。这还不算,嫁完了爷爷再嫁给孙子。
这种为了家国的巨大付出,多么像现实中的很多很多婚姻。
不是每一个女子都有举案齐眉相濡以沫的爱情。多少婚姻里面,都是这样的悲歌。虽然普通人的婚姻远没有细君公主这么惨烈,但她们期待的是爱,开始那个高喊爱的口号的人,最后在婚姻里却把她变成了保姆啊,你们这些骚年有木有。
陌上花开:
别人家的老公
陌上花开,可以缓缓归矣。
田朴珺在微博上对求婚的王石说。
实际上,田朴珺当时对王石说的是:“别动,让我拍张照。”
法国摩纳哥的尼采小道,张开双臂的老王都傻了吧。高调晒恩爱这么久,我都跪下了,你给我说这个?
可是,这句话多美啊。
这是一封家书啊一封家书。
钱镠写的。
钱镠并不是什么秀才文人,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一国之主。
王的爱情,原来也可以这么款款深情。
钱镠的国,乃一个弹丸之地。他的生平也充满了动荡,所以钱同学十分缺乏安全感。警惕性已经浸入他的骨髓,睡觉都枕着圆木,以免睡得太死。“警枕”一词,就是从他这里来的。
这样的钱镠,自然更加珍惜安定的家庭生活。他十分喜爱自己的原配夫人戴王妃。(多巧,另一个戴王妃也是令人怜惜的人。)戴王妃家在浙江临安的横溪,本来是一个农家姑娘。《十国春秋·吴越七》记载说,“夫人毎岁春必归衣锦军以为恒”。吴越之国,也就是杭州一带。到临安的确是没多远。每年春天,戴王妃都要回娘家省亲。
虽然没多远,可钱镠这位国王对媳妇一往情深,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见媳妇老是不回来,他十分想念,就发了一条“微博”给自己的妻子。
武肃王语之曰:“陌上花开可缓归。”
回家路上的花都开了,你可以不慌不忙地安排回家了吧。
这样的王,多含蓄又是多深情的人啊。
戴王妃在史书上记载不多。但就像人们说的,一个女人,一生得这一句话留名史书,已经足矣。
就爱你美:
不虚伪的荀粲
荀粲年轻轻就去世了。那年他才二十九岁。
史书也给他记了一笔。一是因为荀粲的老爹在三国时期大大有名,乃曹孟德手下著名谋士荀彧,荀粲是荀彧的小儿子。二是因为荀粲本人也是才子,是当时著名的玄学家。
荀粲弟兄好几个。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几个哥哥都喜欢读儒学的书,只有他对道家津津乐道。
荀粲心直口快不遮不掩。他对自己的父亲也不客气。《荀粲传》说,荀粲和自己的哥哥们谈论父亲和堂哥荀攸——注意不是前面写过的狂傲自大害死自己的许攸——说“彧立德高整,轨仪以训物,而攸不治外形,缜密自居而已”。认为他老爹荀彧强于德行和规矩,但堂哥荀攸则长于不拘于形和内心缜密。荀粲用这样的评价高抬荀攸,“诸兄怒而不能回”。
这分明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但史书上却给人家扣了个“惑溺”的名头,就是沉迷的意思,怎么看也不像是表扬,就因为荀粲疼媳妇。
但思想家荀粲绝对是一世暖男啊,知心爱人。
《世说新语·惑溺》: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荀粲荀奉倩,和媳妇关系很好。大冬天的时候媳妇病了发烧,荀粲自己跑到院子中间,把自己凉透,再回屋用身体给媳妇降温。
爱看《甄嬛传》的同学,你可曾注意到阿哥允礼曾仰躺在冰雪上?他是要为发烧的甄嬛降温。大雪纷飞时,被逐出宫门的甄嬛病重,要不是允礼赶到为她降温,她早一命休矣。
各位好哭鬼们,你们当时哭掉了几盒纸巾?可知道历史上真的真的有人为媳妇——不是像允礼那样为别人的媳妇——这么干过?
此典就出于三国的荀粲。
荀粲的媳妇是谁呢?是大将曹洪的女儿,曹操的本家侄女,也是名门之后。《荀粲传》记载:“骠骑将军曹洪女有美色,粲于是娉焉,容服帷帐甚丽,专房欢宴。”
这是典型的“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媳妇娶回家来就是要美美的,衣着华美,帷幔轻垂,在舒适的家里面,尽情欢宴。
可是,荀粲媳妇曹夫人还是死了。
“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荀粲因为爱媳妇,媳妇没了后,他太痛心了,很快就追随而去了,却被人所讥笑。
荀粲在生活上也算得一个坦荡的大丈夫。他生前是这么说自己和爱人的感情的:
“奉倩曰:‘妇人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世说新语》)
“粲常以妇人者,才智不足论,自宜以色为主。”(《荀粲传》)
什么三从四德琴棋书画,都是胡扯。
我就爱你美丽的容颜。至死不渝。
故剑情深:
不弃糟糠之妻
刘询,汉宣帝,汉武帝的曾孙。
小时候的刘询就倒霉,被连累下了大狱,后来流落民间多年。在散养的这段时间里,这位追风少年度过了自己无比自由的时光。《汉书》记载他“身有异相”,其实是周身多毛,应该是一种较轻的多毛症患者。
《汉书》里还说,这位刘询在民间很是忙活:
“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数上下诸陵,周遍三辅,常困于莲勺卤中。尤乐杜、鄠之间,率常在下杜。”
喜游侠,斗鸡走马,还知道乡里的家长里短,也懂得吏治得失,他算是长了见识。
掖庭县令张贺曾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询——虽然落魄民间,好歹人家也是皇曾孙。但张贺的弟弟(当时的右将军)给拦下了,说“他是卫太子的后代,没跟着倒大霉还能得民间的衣食,就已经算幸运了,可别再提此事”。怕受连累。张贺无奈,后来又介绍了掖庭“暴室啬夫”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给刘询为妻。
“暴室”,织造厂的意思。刘询的这位原配,出身极为平凡。
许平君给刘询带来了好运。她嫁给刘询第二年生下了儿子,再后来没几个月,当时的皇帝汉昭帝死了。即位的刘贺太过废物,《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记载了这个废物皇帝的丑事:“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这家伙即位27天,就做了1127件伸手要东西的荒唐事,实在是没有个皇帝样子。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刘贺随即被把持朝政的霍光给废了,成了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思前想后,霍光采纳了大臣的建议,把流落民间的刘询迎了回来,当上了皇帝。
许平君也就成了婕妤,宫中嫔妃的一种。
霍光也很有心机,他的女儿霍成君也成了婕妤之一。
那年,许平君15岁,刘询17岁。
宫廷的事,向来不是什么简单的亲戚关系,背后都有巨大的利益。刘询皇帝位子还没坐稳,大臣们就要求立皇后了。他们推举的是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大臣们都是些墙头草。
刘询虽然年轻,但他的表现很令人刮目相看。在霍光把持朝纲、自己根基未稳的前提下,他不想再把霍光的女儿立为皇后,但怎么跟大臣们说明这个心意呢?
当时的架势,他纵然是皇帝,也是不敢明说的。
刘询却横下一条心要立许平君为后。他跟大臣们说,我落魄的时候曾经佩戴过一柄旧剑,我现在当皇帝了,却还是舍不得它,你们帮我找回来吧。
“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大臣们当然知道皇帝指的是什么。“立许婕妤为皇后”。
霍光没反对。他没法反对。
刘询终于将结发妻许平君扶上了皇后宝座。
那把旧剑后来找到了吗?谁知道呢,谁还关心。
但是霍家并不甘心。霍光的夫人为了让女儿成为皇后,在皇后许平君生产之后,让人送药的时候下了毒。“即捣附子,赍入长定宫。”附子有毒。
许平君死了。霍成君终于当了皇后。
史书忠实地记录了这一段故事。《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今皇后当免身,可因投毒药去也,成君即得为皇后矣。”免身,生产的意思。
刘询彻底认清了局势,他选择了隐忍待发。自此之后,霍皇后特别受宠,但就是不怀孕。皇帝虽弱,但管不了朝纲,还管不了裤裆?
再后,霍成君被废。霍家被整窝端掉。
夺我所爱,乱我朝纲,虽久必诛。
许平君身后谥号“恭哀皇后”。恭者,贤也。哀者,失去你,痛也。
我终于失去了你。赵传这首歌,也会是汉宣帝刘询心底的声音吧。
(孙文华)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微博江湖”的另一面 粉丝、微博号花钱就能买
- 聊城迎端午节小长假客流高峰
- 增强实力支撑发展 聊城市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 聊城五小区业主在盼暖流
- 聊城阳谷:引水3200万方 打响抗旱“攻坚战”
- 海源阁图书馆自助设备可24小时免费借阅
- 陈平检查聊城省级文明城市迎检工作时指出扎实做好迎检准备
- 培训学校中途解散 聊城16岁男孩无奈放弃求学生涯
- 春节期间小区遭遇“乱停车” 一堵便是一夜
- 市政协听取界别意见 张广霞出席
- 包饺子看春晚打够级 聊城人非洲过大年
- 聊城: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建领导小组
- 7月份聊城房价每平米缓涨10元 三连跌后三连涨
- 聊城“南镇惨案”幸存者后代痛斥日寇罪行
- 聊城一处路面塌陷成陷阱 市民急盼有关部门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