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物联网 电子商务——聊城农业乘“云”而上
本报讯 如果温度低了,自控系统将自动给其加温;如果水分含量低,大棚内的滴灌系统会自动开启;不需要阳光时,就把遮阴系统打开……如今,在阳谷盛世乡村蔬菜种植合作社,一套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瞬间让蔬菜大棚变得“高大上”起来。安装在蔬菜旁边的一个个监测仪,使大气温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一目了然。即便在千里之外,技术员只要坐在电脑前或拿着手机,就能对蔬菜基地了如指掌,进而管理整个大棚。
如今“平台+大数据+云计算”已成为现代农业的新装备。聊城作为全国农业大市,在注重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出台多项措施鼓励企业“触电”经营,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同时,着力改造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方式,更好地将大数据应用于抓市场、抓销售、抓品牌,推动农业领域的大数据建设发展,让聊城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和营销“乘云而上”。
“云农业”离不开精准化经营。我市提出主动对接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商城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电商品牌。加强农业云服务技术攻关,与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探索建设农业大数据应用云平台,开发农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挖掘等技术,建立信息和数据共享机制,开展农业生产过程、环境与资源、市场和消费监测预测,为推进农业精准化管理提供支持。加强农业物联网在粮食种植、设施大棚、畜禽水产养殖等方面应用,实现生产管理定量化、精确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产品,强化农产品精细包装,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
去年,全市粮食总产123亿斤,首次达到“吨粮市”标准;瓜菜菌总产达到1602万吨,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90家,总产值达到1050亿元;“三品一标”认证达到800个,基地面积443.5万亩……高起点上发展现代农业,精湛化技术是重要敲门砖。我市将积极推动光伏发电、良种繁育、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现代元素与农业集成叠加,打造复合型农业。健全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相配套的标准化技术体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和绿色控害植保技术、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突破种质优化、标准种植、适宜采收、风味保鲜、规模养殖、产地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开展主要农产品高值化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形成一批推动农业产业拓展和农产品价值提升的核心技术。
(记者 钟伟)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十岁临清娃娃京剧演唱震京城
- 山东聊城初中生被轿车撞飞 肇事司机扔下千元后逃逸
- 冠县招聘15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7日到11日报名
- 聊城经济社会发展“逆势上扬” 开建187个重点项目
- 聊城全市实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跟踪
- 王忠林调研部分重点项目建设 强调切实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 王忠林走访慰问坚守岗位一线职工 送去新年问候祝福
- 聊城市民买枣祝妻生日快乐 未料枣身满是白毛
- 冠县严密部署北京APEC会议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 聊城:女子儿童命殒车轮下 现场惨烈围观市民怒欲砸车
- 聊城一市民街头遭陌生青年索要钱财
- 王忠林在市政府党组暨市政府办公室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上强调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 校门口拥堵成家常便饭 聊城市民追问“赌局”如何破
- 今日起强冷空气将吹散雾霾
- 聊城:有雨却不解高温 未来几天更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