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五十年相聚在昨天 聊城六旬翁相约探望恩师
6月7日上午,城区聊城三中考点门外,一名六旬农村老人坐在路边石阶上焦急地向校园内张望,身边放着一捆大蒜。
他是陪考家长?这位老人的装扮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经过打探,记者得知,老人名叫戴仁喜,开发区蒋官屯办事处大孟营村人。高考这天,他和邻村的一名同学相约来聊城三中,探望阔别五十年的小学老师许永芹。
师生五十年没见
相聚在高考这一天
“从小学毕业到现在,我们跟老师已经有五十年没见了,今年一位同学偶然遇见到了老师,把她的联系方式告诉了我们,我们想见见她。”说话间,戴仁喜的同学孟凡生提着一兜苹果朝校门口走来。
两人会合后,孟凡生拨通了老师的电话。三人约好在三中西门口碰面。
从三中南门到西门十分钟的路程,两位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校园记忆。两位老人今年都是63岁,小学在大孟营小学读书,许永芹老师是他们的小学语文老师,也是他们的班主任。因为历史原因,两位老人读完小学就辍学了,小学成为他们唯一的求学记忆,许永芹老师也成为他们记忆最深的老师。“那时候的教学环境非常艰苦,许老师教了我们三年,她是我们一辈子的老师。”戴仁喜告诉记者,辍学后,他干了一辈子农活,如今已经儿孙满堂,但那段珍贵的上学经历让他终生难忘。跟许老师联系上以后,他高兴得几乎睡不着觉,上学期间的记忆一点一滴浮现出来。“我这次来专门从家里拿了一捆自己种的大蒜,向老师表达一点心意。”
在过去
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三中西门,记者见证了这三位阔别五十年的师生重逢的场景。已经74岁的许永芹老师看起来精神矍铄。令人惊讶的是,虽然五十年没有见面,许永芹看了一眼就叫出了他们的名字。“1963年,那时候我19岁,刚刚从聊城师范毕业就分配到大孟营去教书,那时候的师生亲如母子啊!”许永芹拉着两位学生的手激动地说。
“那时候许老师对学生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班里有个女生叫张清莲,她的母亲有病,许老师就给她做鞋、做衣服。你还记得不,许老师?”戴仁喜问。三个人笑成一片。
许永芹告诉记者,因为“文化大革命”,戴仁喜他们这批学生读完小学就辍学了,大多数人只能在家务农,许永芹也回到老家,后来分配到聊城四中从事教务工作,一直到退休。“因为历史原因,他们没能继续上学参加高考,失去了通过上学改变命运的机会,让人感到遗憾。但我们的师生情比海深,他们的尊师重道,让我感觉非常欣慰。”许永芹说。
(记者 赵迪)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20名贫困村大学生村官赴粤免费深造 为聊城第二批
- 新版《人身险伤残评定标准》明年实施 赔偿范围扩大
- 聊城商标培育取得突破 中国驰名商标数达18件
- 帮儿子“消灾去祸” 老太金戒指被骗走
- 聊城对超标排污行为实行“零容忍”
- 中国龙舟公开赛落幕 “聊城大学”队获得双项冠军
- 前5月聊城用电总量112亿千瓦时 节电任务2535万千瓦时
- 光伏发电一个月 收入超过三百元
- 冠临路化村桥下水里发现一面包车 车内两人已不幸身亡
- 提升城市美誉 弘扬聊城精神
美丽聊城展示工程启动 - 位山引黄灌区每年引水5.92亿立方米
- 聊城:务工流叠加学生流 春运上演“最后疯狂”
- 聊城大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
- 聊城市将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 山东聊城:水上古城新添清代拳师塑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