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全覆盖
记者从5月21日举行的聊城市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聊城去年全市粮食总产123亿斤,用不到全国5‰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的粮食。
目前,聊城市培育形成了优质粮食、蔬菜、畜牧水产、林果等主导产业。去年,全市粮食总产123亿斤,首次达到“吨粮市”标准,用不到全国5‰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的粮食,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瓜菜菌总产达到1602万吨,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蔬菜第一市”;肉蛋奶总产达到244万吨,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家禽存栏居全省第一位,肉羊存栏量达到245万头,黑毛驴养殖规模达到3万多头;甲鱼面积1.8万亩,锦鲤和黄河鲤鱼产业初步形成规模。全市有林地面积355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37.5%,湿地保护率达到 51.8%。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灵芝生产基地、黑毛驴育种养殖基地、湖羊养殖基地、锦鲤养殖基地、油用牡丹基地。
全市“三品一标”认证达到800个,基地面积443.5万亩。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及证明商标总数达到28个,省以上名牌产品、著名(驰名)商标52个。市及8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是全省唯一的市。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90家,总产值达到1050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908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0家,实现了“一村一社”全覆盖。家庭农场257家。培育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34处,形成了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登记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国首次以市为单位统一航拍制作工作底图,统一工作流程,统一印制证书,统一合同样本,统一技术培训。全市3827个村庄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占涉农村总数的65.47%,涉及75.26万户,487.49万亩耕地。在全市19个乡(镇、办事处)的19个村(居)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建设3处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并投入试运行。实施了产业扶贫和百村万户脱贫工程,带动14万贫困人口增收2.1亿元。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工会十六大代表启程 王忠林为四名代表送行
- 山东公示新型城镇化规划 济青将实行积分落户
- 聊城就业政策不准与户口性质挂钩
- 聊城:非法生产经营保健品按上限处罚
- 聊城:走失男子60天后在菏泽被找到
- 聊城:高层住宅消防安全,重在防患于未然
- 聊城城区面积新增19.3平方公里
- 聊城拨付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3800余万元
- 聊城消费者遭遇上门推销骗局 800元清洁剂用起来像水
- 聊城出台新规为企业注册“松绑”
- 聊城上榜“中国20个最美城市” 位列第八
- 市人大开展视察活动 汪文耀参加
- 聊城蹊跷车祸 伤者被拖两公里左脸磨穿肇事司机没感觉
- 聊城出台道德模范奖励及困难帮扶实施办法 最高奖10万
- 冠县农业机械化催生“职业种田人” 按亩收取服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