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运北文集》出版座谈会举行 陈平出席
本报讯 5月13日,《徐运北文集》出版座谈会在聊城举行。徐运北同志家属、中国保利集团董事长徐念沙,市委副书记陈平出席座谈会。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蔡同民主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菁,副市长洪玉振,市政协副主席马亮宽及市老促会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徐运北是聊城市冠县人,是聊城早期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组织建立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解放后曾任轻工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等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也留下了大量重要著作。由市老促会和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征编的《徐运北文集》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其讲话、报告、回忆、纪念文章等102篇,附录《中共党史人物传·徐运北》,共计70万字,较完整地反映了他在党和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是难得的珍贵史料和学习教材。
陈平在讲话中说,要充分利用好《徐运北文集》这一教材,认真学习,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深入研究,总结革命历史经验;加强宣传,弘扬革命传统精神;扎实工作,为聊城革命老区建设作出新贡献。要认真学习徐运北同志无限忠诚党的事业、执着追求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工作,为聊城发展贡献力量。
会上,徐运北家属徐念沙、徐沙,国资委轻工离退休干部局局长张西文及我市部分专家学者分别发言,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畅谈了徐运北老前辈的卓著贡献和《徐运北文集》出版的意义及学习利用《徐运北文集》促进聊城各项事业发展的作用。
□新闻延伸
徐运北:仍健在的党的七大代表
徐运北同志是聊城冠县人,193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至今为数极少仍健在的党的七大代表、文革前的正部级领导干部。
1935年春,徐运北同志任中共鲁西特委书记,是聊城地方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
1937年七七事变后,徐运北及鲁西特委在临清、堂邑、冠县等地组织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并积极争取范筑先将军合作抗战,开创了近30个县政权、军事范围达50个县的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使聊城成为当时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的典范。
1939年冬,徐运北作为鲁西地区的中共七大代表奔赴延安,在等待七大召开期间,参加了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工作,后又到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尤其是亲历延安整风运动、出席党的七大,受到了深刻的党的理论、路线、政策教育。
1945年冬,徐运北回到家乡冀鲁豫边区,先后任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兼党校校长、区党委副书记、军区副政委。
1947年,他和赵健民同志分别代表区党委和军区主持冀鲁豫黄河南前梯队指挥部工作,在支援刘邓大军、陈粟大军作战,领导黄河南地区的游击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949年3月,徐运北同志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南下干部支队政委,率领3000余名冀鲁豫的干部到达赣东北,任赣东北区党委第一副书记兼军区政委。同年10月,他率领8000余名干部西进贵州。贵州解放后,徐运北同志任贵州省委第一副书记,主持省委日常工作。
1952年底,徐运北调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后又兼任党组书记。
1965年初,徐运北调任国家第二轻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着手组建二轻部,很快扭转了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后群众日用生活品奇缺的状况。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轻、二轻部合并为轻工业部,他主动要求不计职务高低回轻工业部工作。
1980年,他担任轻工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3年,他辞去行政领导职务,集中精力从事经济改革的调查研究,并向全国人大提出了近10项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提案。
(记者 赵宗锋 通讯员 胡志刚)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847人 六县区同步
- 聊城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少三成
- 聊城一小区门多不管用 东西照样丢
- 聊城做精做细现代渔业
- 山东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引入“约谈”“承诺”制
- 聊城:千年古树名木 阅尽人间沧桑
- 聊城六岁女孩跟母亲到饭店吃饭被烫伤 服务员承担60%赔偿责任
- 今年征兵网上登记即将开始 登录“全国征兵网”报名
- 王忠林主持市长办公会 研究修订环保目标考核办法等
- 莘县女警花刘艳秋的故事:粪堆中挖出腐尸
- 聊城唱响绿色品牌 特色农产品登上国际化展台
- 聊城一小伙主动给“落难”女网友汇钱 被骗1700元
- 就教育实践活动赵庆忠征求意见建议
- 宋远方向全市广大青年提出五点希望
- 聊城新增3家省级工程实验室 产业领域涉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