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89名知青赴高唐聚会 重走45年前知青路
齐鲁网5月8日讯(高唐台 刘春赋)45年前,济南市省实验中学89名知识青年踏上了奔赴高唐县琉璃寺镇的征程,为乡村奉献了宝贵的青春和辛勤的汗水。45年后,80多名 “下乡插队”的知青们陆续相约在第二故乡再次聚会,共同纪念在琉璃寺镇工作生活的那段难忘的岁月。
时隔45年,他们怀着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又重新回到了这里,回到了他们曾经驻扎了四年的村庄,看到眼前巨大的变化,他们激动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王玉英:“我们是70年5月17日,下来的,看到咱琉璃寺这里变化很大,回来以后就是找原来住的老房子,都没有了,见了这些老人还特别亲切,非常高兴。”
据了解,这批下乡知青均是1970年从山东省实验中学分配过来的,他们当时分三批总共来了89人,分别被安排在了琉寺公社的东牛、安阜屯、秦庄、初庄、南陈、罗营、毛庄、大范和焦庄等9个村庄,平均每个村庄8至9人,平时主要跟村民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大部分人都在这里度过了三四个年头,相当于上了几年的农村大学了。回忆起这段历史,他们纷纷表示这段下乡的经历让他们终生都受益匪浅。现今在山东工人报社工作的杨公明,虽然早已远离了体力劳动,但是回忆起这段经历,他当年抗200斤粮食去张庄粮库交公粮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杨公明:“在农村这些年,特别我是待着比较长的,我在这里待了四年整吧,到74年年底才走,但是呢,我们忘不了在农村受过的这几年教育,真是对我们来说,这个人生,特别是这一生,有很大的帮助,我一直感觉我下乡这几年没白待。”
和同行的知青一样,当年下乡知青的组长张启林,回忆起在秦庄村的生活还是历历在目,他在秦庄村担任过2队的会计,通过几年的锻炼,为村里办贷款,买化肥,送公粮,干农活样样得心应手。谈起这段经历,张启林说这对他的人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张启林:“我就想回来再看看我们的老乡,另外通过我们这个回忆,将来以后对孩子,注重对他的教育,再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感谢我们当时的老乡,我们当时是年轻孩子的时候,不懂事的时候,来到了农村,他们的言行对我们的影响,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有帮助。即使是我当了大夫以后,再遇见这些,生活比较困苦这些人看病,我们对他格外一个心理,格外一种外感情上拉的非常近的距离,距离拉的很近,对他们亲切感,当时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面对当年的知青娃,琉璃寺镇村民们像当年知青下乡时,热情接待他们,随着岁月的变迁,农村的巨变,虽然已找不到当年知青点的遗迹,但村民真诚的邀请他们常回来看看,不忘第二故乡情,共同建设和谐新农村。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城镇“三无”人员供养补助上调
- 聊城打造新型社区“升级版” 注重挖掘各地特色优势
- 聊城:8岁男童课堂发病 老师紧急将其送医
- 临清歌声唤醒植物人妻子事迹将拍成电影
- 9家小型电动车企获准入资格
- 聊城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做强做大志愿服务组织
- 聊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入选省“十佳博物馆” 为入选的唯一人物博物馆
- 高唐夹滩村修桥铺路安路灯 老人都是排头兵
- 王忠林主持市规委会 研究凤凰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等
- 聊城男子连续熬夜4天看世界杯 导致呕吐、头晕无力
- 聊城11个月女婴体内被插入16根钢针 医生束手无策
- 聊城:乱“蹭”无线WiFi当心黑客“攻击”
- 乘公交丢失钱包 公交集团三小时帮失主找回
- 临清:自制DIY月饼成时尚 专家提醒网购原料需谨慎
- 聊城外国留学生感受中国传统婚俗 穿传统服饰体验颠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