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将打造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带
本报讯 “中国大运河在去年6月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市境内的临清阳谷有3段河道和6个遗产点列入大运河遗产名录,那么今后我市在大运河保护和利用等方面有什么打算?”4月28日,聊城晚报记者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问。
聊城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翟健回答说,大运河申遗成功,填补了我市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这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件大事、喜事。运河申遗成功是我市运河保护的新起点,我市文化、文物部门要全力做好后续保护工作,在充分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对运河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寻求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平衡点。
谈到具体的做法时翟健表示,首先要按照国际遗产标准保护运河。聊城市今后要按照世界遗产的基本理念,从规划、管理、法规、经费等各个方面建立起大运河遗产的保护机制。各级管理部门、各遗产点段的管理使用单位要认真学习世界遗产公约、文物保护法规、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准则、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等文件,熟悉保护规划中45处大运河遗产点、9处世界文化遗产点段的情况和对应的管理要求。
其次是加强保护和监督力度。2010年,我市《大运河遗产山东聊城段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并经市政府批准公布实施,使聊城大运河遗产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013年10月,聊城市政府办公室发布通知,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山东省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管理办法》规定,进一步加强大运河聊城段遗产保护管理和监督力度。全市文化、水利、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巡视和执法力度,对违反《办法》有关规定的要及时纠正,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造成重大损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是寻求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平衡点。合理利用是对大运河最好的保护。我市将抓住省文物局启动“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规划建设的历史机遇,深入发掘我市运河遗产文化内涵,全方位展示我市大运河遗产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力争打造出像汶上南旺分水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台儿庄古城等极具影响力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亮点工程。
翟健说,临清市、阳谷县等相关市县,也要发挥地方积极性,将保护运河文化遗产、开发利用运河资源、传播运河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规划、精心实施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运河景观和运河公园。
此外,我市还将按照我省文化产业规划建设“运河文化产业带”的目标,以临清、阳谷等运河沿岸城镇为龙头,对运河以及相关景区资源进行整合,打造独具聊城特色的运河文化带。
(记者 孙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