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一家族:军官世袭十一代 文武世家六百年
◎开篇语
每一个家族走到今天,都是一部史诗。历经自然灾荒、战争流亡、逃生迁徙、沉浮荣辱,族群繁衍至今实属不易。
每一本家谱流传至今,都是一部史书。不论门第富贵卑微,先祖们都是拓荒者。他们以血汗之躯,筑起我们今日立身之基。
今起,本报开辟“家族风云录”栏目,看家谱记载,寻家族故事。敬请关注,欢迎参与。
2014年,聊城城区花园路北延冲路,拆除了位于王官屯村一座庙的大殿。
这座庙,便是为纪念明朝的一名军官王世隆修建的。今天,东昌府区新区办事处的王官屯村,原名为王世隆屯村。
王世隆,原籍南京江宁府,是跟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天下的一名将军。天下平定后,他在聊城定居下来,这便有了家族在聊城繁衍至今的600多年历史。
其间,因为皇帝下诏书,这个家族军官职衔,便世袭了十一代。
世袭制度结束后,这个家族仍是人才辈出。
以今天来说,这个家族中县(处)级(含高级技术职务)以上的有22人,其中厅(师)级4人,省(军)级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人。
今年71岁的王洪典,是王世隆的二十二世孙,退休前任聊城市检察院老干部处处长。
3月13日,王洪典向记者讲述了家族600多年的历史。
◎基业
先祖立功做官
子孙世袭十一代
明朝初建,明太祖朱元璋为统一全国,立即开启北征。
为此,在山东设立了众多的卫、所等军事基地。其中,在聊城设立的军事基地叫平山卫。
王世隆,即为平山卫屯田都指挥。平山卫当时共3名指挥,王世隆是负责屯田的长官。
家谱记载,王世隆原籍南京江宁府句容县,后举家搬迁至安徽省凤阳府坡洼庄。
到了元末,王世隆加入了朱元璋的起义队伍,南征北战。南方逐步平定后,1367年,王世隆随明朝大将军徐达北取中原。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明朝,后命令大将军徐达继续北征,攻克山东各地,2月攻下东昌,7月攻下临清、德州等。
到当年8月,明军便攻下了元朝都城大都,后将其改称为北平,即今天的北京。
1372年,明朝朝廷决定在东昌即今天的聊城设平山卫。
1375年,作为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王世隆履新平山卫,任屯田都指挥。随后,王世隆在聊城的清孝街(原会通河通济闸北路西)建立府第,在当时的城北设了屯田驻地。
当时的平山卫,亦兵亦农。史书记载,明初设卫所的目的是“二守八耕”,也就是八成的人力垦荒屯田,二成的人力卫戍城池。
尽管是屯田指挥,但一旦有军事行动,王世隆随时听候征调支援军务。后来,随着边防军务紧急,王世隆奉命率军出征,参加了多次战斗,屡建功勋,被皇帝封为“荣禄大夫”,其妻室获封“一品夫人”。
同时,皇帝下诏书,其子孙可以世袭平山卫屯田都指挥之职。
此后,王世隆的儿子王代、孙子王攸行、重孙子王镇远……直至十二世孙王际昌,世任平山卫屯田都指挥。
◎风范
功臣祠虽已不再
先祖功德仍在传
王世隆去世后,被葬于屯田的村庄东侧,平山卫在村内建了功臣祠,供奉王世隆等功臣。同时,平山卫以王世隆的名字,将驻地命名为王世隆屯村,即今天东昌府区新区办事处王官屯村。
后来,王氏后人陆续迁出王官屯村,分布到聊城各地、泰安、济南、青岛、北京、新疆等地。
如今,在该村居住的王姓人家已经与王世隆没有血缘关系,而该村邻村旗杆王村的王姓,却多是其后代。
尽管后人迁出,但位于王官屯村的功臣祠几经重修,一直延续至清末。
据留存下来的两通石碑记载,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功臣祠重修,咸丰元年(1851年),东昌府知县再次主持重修。此次重修后,功臣祠有两进院落,有山门、大殿、东西两厢及殿后大厅。碑文称,王世隆“功德昭著”。
再后来,因为战乱、灾荒,功臣祠年久失修,几近倾塌。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村人集资修缮了山门和大殿,大殿墙壁绘满神像。后虽失修,大殿仍保持至今,直到2014年城区花园路北延冲路才拆除。
◎延续
崇武也重文
家族人才辈出
其实,到王世隆的十二世孙时,已经到了清朝,明朝的卫所制度已经名存实亡。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位于聊城的平山卫被裁掉,并入了东昌卫。王世隆家族的职务世袭,也到此结束。
尽管世袭不再,但这个家族不仅没有没落,反而绵延不绝,人才辈出。
如,王世隆的十三世孙王成爵,即为清朝的武庠生。庠生,即秀才。武庠生,即武科的秀才。
再如,其十四世孙王宇辅、王宇瑞,分别被授承德郎、候选兵马司指挥。其中,承德郎是清朝六品官职。
除了武官,王氏也出了不少文人。王世隆的十八世孙王之城,教私塾一生。
再往下数,王氏后人有多人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并立下战功。
如,王世隆的二十一世孙王敬仕,曾参加东北民主抗日联军,后来参与了辽沈战役的多次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0年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
王世隆的二十一世孙女王凯,1928年2月生,参加了陈毅部的新四军,解放战争中救护了大批伤病员,1950年12月随部队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86年6月离休,享受厅级待遇。
另外,其二十一世孙女王玉荣,1943年12月生,在部队多次立功,享受正师级待遇;二十一世孙王敬义,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二十二世孙女王家惠,196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医疗系,后分配至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做研究生,2000年至2005年任中国国际友联联络会第三届理事。
现在,王氏家族中,大专以上学历的30余人,其中“文革”前毕业的本科大学生有8人。县(处)级(含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有22人,其中,厅(师)级4人,省(军)级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人。
崇武重文的传统,塑造了这个家族600多年的辉煌。
(族人 王洪典 口述 记者 林志彬 整理)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多彩周末活动让小记者大开眼界
- 林峰海在莘县调研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全力以赴突出重点确保实效
- 王立河的烧制技艺被评为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聊城:电子年货渐热 网上年货卖火(图)
- 枣庄15岁少年得怪病 乳房大如妇女被同学取笑
- 聊城:古稀老人勇救落水儿童
- 晒晒聊城城区马路上那些“大花脸”
- 聊城在售的玫瑰大都是月季 市民:在乎是心意
- 聊城:暑假过半催热作业代写生意 一篇作文仅收6元
- 聊城3月份各县市区空气质量、河流水质排行榜
- 任晓旺就棚户区改造现场办公
- 聊城:熟人见面忙寒暄 5岁儿子不见了
- 聊城市将摸底火锅店羊汤馆行业“潜规则”
- 聊城应届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 探亲与部队失联 93岁老兵难自证身份无法享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