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四个关键词:新作为力展磅礴新态
新春伊始,恰逢“两会”。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话发展。2015,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聊城姿态如何?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转、改、治、建”的新作为引领磅礴发展的新常态。
转
赢一场深刻变革
经济步入新常态,要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然而,如何转?调什么?“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切实增强战略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阐明了转型与发展的同步性,也就更加明确了赢取转型升级这场深刻变革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深入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努力打造北方平原地区精致农业先行区。实施“万亿工业”战略,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实施服务业倍增战略,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改
激一眼活力源泉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向改革要动力”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涉及广泛领域的全面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横向上涉及到农村、企业、财税金融、行政管理体制、城乡发展一体化等主体,纵向在经济、政治领域进一步深入。提出推进财税金融改革,研究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和专项私募基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培育大型融资担保机构。同时,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接、放、管”的要求,理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体质,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治
惠一方淳朴百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法治思维融入社会治理,令人耳目一新,的确符合实际,可见求真务实。”政协委员田耘在接受采访时说。
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便民化;实施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切实纳入法治轨道,启动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打造诚信聊城品牌。加强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着力增强社区功能……这些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举措将更大力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建
赞一声公正廉明
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是主动适应新常态,打好三年攻坚战的必然前提和基础。高效、责任、务实、法制、廉洁成为政府自身建设的常态要求。
“‘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必须带头尊法、学法、手法、用法。’这句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的特别好,一语中的,是政府机关真正在运用法律思维的体现。”田耘对加强法制政府建设的新作为连连称赞。报告提出要切实提升行政效能,改进工作作风,取得反腐倡廉的新成效。
(本报记者 叶晨雯)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市直生育保险医疗费联网结算 两家医院确定为试点单位
- 聊城市场圣诞礼物俏销
- 高唐:首个国家宪法日为市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 聊城城区10余处路段易积水 遇大雨时最好绕行
- 聊城“十三五”规划农业发展座谈会召开 耿涛刘新东出席
- 聊城:七旬票友爱京剧 每周定时唱大戏
- 聊城民警发明便携式高频预警器
- 小区毗邻商城 门前道路变窄时常拥堵居民烦心
- 聊城今年新增30个就业见习岗位
- 工行聊城市中支行“四个自问”推进服务再提升
- DNA“揪出”肇事逃逸者
- 2013年聊城网络春晚正式上演录制
- 王忠林调研马颊河度假区项目时指出提升价值定位加快建设步伐
- 履职热情高 涨积极参政议 政市政协委员昨日报到
- 聊城四个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可免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