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子馒头牵出浓浓乡愁 台湾姥爷让高唐外孙买特殊年礼
“今天一大早我就赶来了,生怕人多买不到,这是我第二次来了,前几天来的时候因为人多没有买上,这次终于买到50斤,可以让远在台湾的家人尝尝了。”2月13日,在高唐梁村镇韩庄村的馒头房,特意从县城赶来买签子馒头的张士林高兴地说。
据了解,张士林的外公远在台湾,今年他准备去台湾过年,想给外公带点家乡年货,外公点名要签子馒头。“我经常听外公提起他小时候吃签子馒头的故事,每当这时,我就能感觉到外公强烈的乡愁。”张士林说,“我想,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签子馒头,它承载更多的是外公的浓浓乡愁,我一定要帮他实现心愿。”
高唐有“吃馒头吃尖,长大了做官”的说法,因此逢年过节时,当地百姓都有做签子馒头的传统,寓意就是讨个好彩头。但是,签子馒头制作工艺复杂,加上会做的老人越来越少,所以懂得这道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但签子馒头却因味道香甜,柔韧可口,备受当地百姓欢迎。
为了把这道手艺传承下去,梁村镇韩子停夫妇建起了馒头房,开始做签子馒头,每到过年,小小馒头就变身为抢手的“香饽饽”,格外受欢迎。制作签子馒头工序繁杂,技法颇为讲究。据韩子停介绍,由于馒头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添加剂,碱面的放置特别重要,放多了馒头发黄,放少了馒头发酸,都会影响口感。最难掌握的莫过于插竹签环节了,揉出来的馒头要醒到一定火候才能插竹签上扇,要找好角度,用力也要恰到好处。
买签子馒头的客户除了自己吃,更多的是作为礼品送人。“现在大家生活好了,什么都不缺,家乡的土特产更受欢迎。我的亲家在深圳,他们很喜欢签子馒头,逢年过节我都寄些过去。”该镇东屯村徐志刚也是签子馒头的忠实客户。
在高唐,能够寄托乡愁的除了签子馒头,还有驴肉、馓子、坠面、糖藕等50多种土特产。它们都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成为在外漂泊游子的思乡寄托,逐渐成为抢手的春节礼。
(本报记者 蒋希伟 本报通讯员 庄爱梅 王月鲁)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临清村民自制工具制作玻璃内雕
- 聊城抗日英雄金方昌: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
- 聊城两岁半男童闹市走失 惊魂十小时被送回
- 大学生帮忙组织节目 这里的小学生终于过上热闹六一
- 聊城获全国产粮大市称号 五县荣膺产粮大县
- 聊城:眼花缭乱 昔日“老千”秀花活
- 聊城农产品畅销国际市场 出口创汇达1.8亿美元
- 四年一次“229” 聊城城区43对新人领证结婚
- 半尺地基两条人命 三个家庭四分五裂
- 临清王二宝:义务清厕12年
- 开发区项目网上管理
- 聊城“时尚先生”刘恺参加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 聊城:两年内实现陪审员数量翻一番 增加普通群众占比
- 聊城:“90后”消防兵第四个远离家乡的除夕夜
- 聊城东方家园售水机问题引关注 售水公司:周五可更换水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