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聊城打造创新创业热土
本报讯 新常态下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由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适应这一新要求,我市将创新驱动和项目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抓项目加快创新步伐,通过抓创新提升项目水平,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市把推进企业创新作为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将新项目、新设备和新技术作为创新载体,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投入、科技研发、成果应用的主导者、受益者。泉林集团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开创了草浆造纸的新历史,成为行业标准制造者,带来了泉林集团的快速发展。祥光铜业的“脉动旋流法”冶炼工艺及装置获中国专利金奖,是中国专利奖设立以来铜冶炼领域唯一一项金奖,在赞比亚、刚果(金)等国家获得10多个探矿权。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我市许多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脱胎换骨式的发展。
与之相适应,加快构建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好市县财政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引领作用,加快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风险投资与成果转化基金等,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化协同创新体制,推动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良性互动、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成果真正走向市场。注重整合利用科技创新资源,以骨干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为依托,推进区域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我市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把招才引智摆在更重要位置,着眼产业需求,运用市场机制,着力壮大创新创业团队、产业领军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三支队伍,把我市打造成为高端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能干事、成长快的创新热土和人才高地。得益于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高端人才团队,去年高唐天泰集团在英国上市,实现了我市企业海外上市零的突破。近年来,我市还先后与东南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聊城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了郭亚军团队,建设了四个生物制药研发中心,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开发区中通新能源客车项目首创平行线独立式设计生产线,全线投产后平均每7分钟完成一辆车,去年新能源客车产量跃居全国第一位;高新区鲁西集团聚碳酸酯项目,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打破了外资企业对我国的技术垄断,成为国内第一家生产该类产品的内资企业;临清中色奥博特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压延铜箔生产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该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大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有力推进了我市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为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注入了新动力。
(记者 高 崇)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济南国际泉水冬泳节举行 聊城游泳健儿载誉而归
- 聊城实施南北两大供热工程 力保百姓温暖过冬
- 聊城农技水平持续提升 贡献率达56%
- 聊城食品安全启动全程即时监管
- 聊城:7旬放羊老汉捡手机 完璧归赵成佳话
- 中秋节过后月饼“失宠” 月饼新吃法您不妨一试
- 聊城征兵体检5日正式开始
- 聊城:B本被扣3分要参加3小时安全学习?
- 聊城市人大集中学习 汪文耀出席
- 依托工业园区 借助龙头企业 阳谷倾力打造“双千亿”产业
- 中国(聊城)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论坛成功举办的启示之一
- 聊城9家免费博物馆去年迎客200余万人次
- 聊城“东昌府木版年画”制作艺人们赶制年画
- 聊城今年新增廉租住房200套
- 聊城化工产业园规划评审会召开 侯军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