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 3472名符合政策人员落户市区
本报聊城12月3日讯(记者 谢晓丽 通讯员 张迪) 2日,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工作第八督查组来聊城检查城镇化情况,记者从随后召开的督查汇报会上了解到,聊城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今年以来,全市有3472名符合政策人员落户聊城市区。
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聊城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高潮。聊城坚持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城里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居住证制度,放开小城镇落户,规定在县城拥有合法职业和住所的可在当地落户,打破了城市户籍壁垒。今年以来,全市有3472名符合政策人员落户聊城市区,有5110名符合政策人员落户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出于对土地、宅基地的顾虑,有些农业转移人口不愿落户城镇,但他们能享受与城镇居民、企业职工同等的养老保险政策、同等的城镇医疗保险政策。
棚户区改造取得历史性突破,去年全市完成拆迁面积1672万平方米。全市规划回迁安置项目197个,按照目前的推进进度,年底前将建成6.6万套,明年年底前所有拆迁户实现回迁入驻。
村镇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市有10个镇列入全国重点镇,省级示范镇增加到12个、市级示范镇重新调整为7个,形成了国家重点镇、省市级示范镇和一般乡镇梯次发展的良好布局。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全市坚持统一规划,开发带动,成片改造,19个省、市级示范镇完成各类投资近2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3亿元,建成区增加人口4万人。彻底改变了“一条街、两排房”的形象,构建起了路网框架,完善基础设施,一些省级示范镇已初步展现出现代化小城市风采。在省政府织组织的年度考核中,聊城市省级示范镇排名大幅前移,其中莘县古云镇在全省200个示范镇中位列第53名。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村社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全市累计实施农村新型社区510个,其中26个社区人口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社区还同步实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全市建设农村新型社区103个,共5.7万户,大型新型社区均建设在镇驻地、工业园区或经济强村,因此农民上楼后,不但能分享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还有10多万人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培训成为“地租工人”。农村新型社区正逐渐成为广大农民的幸福家园。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首个城市景观照明规划出台
- 东阿阿胶科技创新大会举行 院士工作站同日揭牌
- 聊城网友微博直播高速回家路
- 聊城中小学期末考试陆续开考 28日放假假期为4周
- 把民众拖入丛林是政府失职【宛平】
- 聊城山陕会馆书写二百年商业传奇
- 聊城污水直接排入 铃铛湖黑了半边脸
- 聊城古城建设进度保障有力 古县衙准备放线开工
- 聊城:汽车加气何时不再难
- 聊城:学生上下学高峰交警站岗护校
- 聊城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就供暖设施老化问题回复网友
- 特加浓、好之友、康帅傅横行 节日送礼提防“傍名牌”
- H7N9病例聊城未出现 监测系统可及时发现
- 200支步枪两门土炮建起聊城阚庄自卫队
- 优化发展环境 激活创业激情 聊城“削”门槛助跑民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