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或是孟母故里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是《三字经》中的两句话,说的就是孟子母亲仉氏。孟母三迁、断织喻学、买肉示信、教子明礼、励子行道的典故,不仅成就了孟子一代“亚圣”,也使孟母成为名垂千秋的中国贤母的典范。
不过,最近阳谷发现了孟母庙遗迹和一通明朝万历四年的石碑,不仅证实这里曾经是孟母故里,还证实这里曾经安葬孟母仉氏。
阳谷是孟母仉氏故里
阳谷石佛镇平坊村的孟母庙遗址。
平坊村,是一个普通乡村,如果给这个村子贴一个标签,那就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造纸,成为远近闻名的“造纸村”。改革开放之后,造纸业渐次式微,再没有更合适的标签属于它。
不过,平坊村的村民发现,不断有人来到村子里,这些人对村西头的一通石碑很感兴趣,拍照、拓印。
村民知道,这通石碑在当年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碾底,在石碑上来回碾压,麻头变成纸浆,然后,再变成纸张。
后来,村民随便把石碑放在村西头,没有多少人太在意它。
现在,这通石碑被发现是孟母庙里的石碑,上面记载着在明朝万历四年对孟母庙重修的情况。万历四年,也就是1576年,距今400多年历史。
石碑中间部分早已被石碾碾压得字迹模糊,但是仍然有部分残存的文字。这通碑正是“重修孟母庙并凿井买香火田地碑”,碑文的落款为“赐进士出身朝议大夫山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前户部郎中东阿张秋许用中谟”。碑文记述的是明万历四年阳谷知县李荫重修孟母庙的情况。
也正是这块石碑,牵出了亚圣孟子的母亲仉氏与阳谷的一段情缘。
中华孟氏宗亲会常务理事、孟氏阳谷分会会长孟传科向记者介绍说,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孟子约在齐宣王二年游齐,在齐国先后居住了长达十几年时间。《三迁志》记载孟子至齐期间,“迎母仉氏就养于齐”。《孟志摘要》记载:“孟子壮遊齐梁王、齐宣王築雪宫在青州府尽心堂,遊梁书院在开封府,至于縢之上宫、茌之孟馆、莱芜之孟止亭、阳谷之祁蚕所,皆历历可纪。”这里所说的“祁蚕所”也就是《三迁志》记载的阳谷境内的“孟母祈蚕之所”。
据专家考证,孟母仉氏生于公元前392年农历四月初十,逝世于公元前317年。按照孟传科的推断,孟母仉氏享年75岁,在当时也算高寿。但是,孟母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阳谷度过的。
一到四月五月天,家家养蚕不得闲。孟母仉氏虽然在居住阳谷时,年事已高,但依然为当地群众“祈蚕”,这也说明孟母仉氏在当时群众心目中已经有很高的威望。
孟传科说,当时的孟母仉氏被孟子安排在平坊村一带生活了大约四五年的时间,并且,孟母也是在这里去世的,只是后来,孟子将母亲移葬邹县。
并且,作为专门记载孟氏家史的《孟志摘要》里明显标有《孟母故里图》。这里面标注的孟母故里就是现在的阳谷县石佛镇平坊村南。
虽然仉氏祖籍山西太谷,但在平坊村居住,并且在这里去世安葬,所以说,阳谷是孟母故里的说法符合历史事实。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展聊城精神风采 添跨越赶超动力
- 聊城完善经济转调机制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 肉制品企业掺杂使假可立即吊销生产许可证
- 聊城农家院里藏有百年老地契 见证家族兴衰
- 聊城市民乘客车丢钱包 车站工作人员捡拾归还
- 聊城严惩违法违规用地 省督导组给予充分肯定
- 多种蔬菜近期涨价 聊城市场难觅“1元菜”
- 聊城“十杰青年”30名候选人进入公示
- 行医十载 他治病常免费为困难村民看病
- 聊城火车站建议农民工返乡首选电话预定临客车票
- 一万元存款返五百元好处费 平阴人聊城吸金1亿后跑路
- 新中国杂技从冀鲁豫边区发端(图)
- 充实库存加强监管 聊城节日市场供应足
- 茌平警方:“多名女工失踪”系谣言
- 聊城市民治病看“神医” “三无”药品竟是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