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农家院里藏有百年老地契 见证家族兴衰

发布:2013-6-28 22:32:30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古代,宅基、土地转卖别人,不用惊动官府,找个村里的秀才,再找几个证人,然后在纸上写上价钱、四至边界以及双方事主、证人,就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地契”。

    最近,在东昌府区湖西街道办事处齐北村村民高万星家里就发现了十几张老地契,这些老地契时代是清光绪年间到民国时期,距今100多年。

    地契见证家族历史

    齐北村位于徒骇河西岸,是一个普通的鲁西村子。高万星的爷爷从聊城老城里迁到这里,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高万星的爷爷高文庆是1999年去世的,当时,高文庆留下了一个老箱子。这个老箱子一直放在家里,家人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这个老箱子。

    前段时间,有一个收购旧货的小贩来到这里,想买走这个老箱子。打开老箱子一看,竟然存放着一些地契。

    这些地契虽然颜色暗黄,但多数保存比较完整,其中1张买方署着“玉德堂”,1张买方署着“高耀堂”,还有9张买方为“高文庆”,其余署名并非高姓人。

    对于这些老地契,高万星并不能说出他的来历,不过,他从这些地契记载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祖上来到齐北村安置家业的见证。

    除了高万星家里保存着16张地契,高万星的伯母家同样保存着3张地契。其伯母告诉记者,这是当年公公去世时送给她家的。当时,并没有拿着这几张地契当回事,随便塞到箱子里,一直存放到现在。高万星伯母家里存放的三张地契是民国时期的,上面记载着高万星的祖上购买宅基地的内容。

    老家在聊城城里

    高万星的伯母说,本来高家人家在老城里(聊城)。公公高文庆从小父母早亡,因为生活没有依靠,只能投靠舅舅,后来定居于齐北村。因为高文庆勤劳持家,家里有些积蓄就购买耕地和宅基,正是这样,才有了保存至今的老地契。这些地契也是高家人从贫困到富裕的一段家族史。

    其伯母的说法在高玉兰那里得到印证。今年76岁的高玉兰是高万星的姑妈。高玉兰说,高氏家族老家在古城内的前王园街路南。这里与当年的相府离得很近。光绪年间到民国前期,高家在前王园街路南有占地近1亩的一处四合院。这处四合院在当时已经算是不小的院子,院子中有20多间房子,堂屋里挂着“玉德堂”的匾额。大概到了民国后期,院子的规模小了很多。高玉兰回忆说,直到1946年,她的一位堂曾祖高华堂就是在位于前王园街路南的院子里去世的。

    高玉兰说,光绪年间,她的高祖高凤仪曾经任聊城县漕粮房老总,因此家庭富裕,并且还在古楼东大街上经营多家店铺,其中有“书宝堂”“义安成”等商号。

    主人曾是抗日战士

    在这些老地契中,有一张地契是民国三十二年(1943)的。1943年,日本鬼子在鲁西地区发动了骇人听闻的细菌战,老百姓流离失所,很多村子成为空壳村,鲁西一带成为“无人区”。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灾荒之年,高文庆仍然有资金购买土地。高玉兰说,父亲高文庆是一个很节俭的农民,他把每年余粮卖掉后,然后把钱都存放起来,并且在有能力的时候购买土地和宅基。鼎盛时期,高家有50亩耕地,农忙时期,还会雇佣一些短工帮忙。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文庆从齐北村来到城里,参加了范筑先将军的抗日队伍。他在部队上有一个化名:“高同文”。

    在聊城保卫战中,高同文随营长林金堂巡视南门,与守城战士与敌人遭遇,展开了一场肉搏战,高同文非常勇敢,用大砍刀砍倒很多敌人。

    后来,营长林金堂在聊城西门战死,而高同文隐蔽在群众家中,并且在当夜晚逃出聊城。高同文在战场上杳无音信,当时,人们误认他已经在拼杀中牺牲,因此,梁水镇范公祠抗日殉国烈士纪念碑上至今仍镌刻着“高同文”的名字。

(记者 于新贵 赵宗峰)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