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保护的阳谷印记
“我们的运河申遗成功了”“阳谷也有世界文化遗产了”……距离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已经过了半个多月,但是走进阳谷县,依然能感受到人们脸上由衷地兴奋与自豪。
京杭大运河纵贯阳谷东部,曾经给阳谷带来了四百余年的繁华,积淀下丰富的运河文化,成为阳谷人心中的瑰宝。运河的申遗成功,更激发起阳谷人对运河的喜爱。
“八年抗战”为申遗
参与申遗的大运河阳谷段,南起张秋金堤闸,北至阿城下闸北1000米,穿张秋镇区、阿城镇区,经11个村庄,全长19公里。特别是元代陆续修建的重要水工设施荆门上闸、荆门下闸、阿城上闸、阿城下闸均成为运河遗产点。“全省有15处申遗点,阳谷就占了四处!”阳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苑峰很是自豪。
自豪的背后是艰巨的责任。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阳谷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被国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从那时起,阳谷县便走上了“八年抗战”申遗路。
由于运河的没落,古河闸已经被遗弃,很多闸石被挪做他用,遗散四处,四个古闸都破败不堪。另外,沿线群众随意排污,有些河道成为垃圾堆放地,环境保护情况十分严峻。面对严峻的形势,阳谷县直面困难,砥砺前行。开展密集调研,勘探文物;测绘制作文物,制作《大运河阳谷段保护与展示工程方案》《大运河阳谷段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修缮方案》;对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进行了原貌修复,同期对河道及两岸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
为做好大运河阳谷段的保护管理工作,阳谷县成立了大运河保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何宪卓作为组长,多次去运河沿线查看施工进度,指导申遗工作。该县还制定了《阳谷县运河保护管理办法》,对运河沿线的张秋镇区、阿城镇区进行了长远规划。2013年成立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领导委员会,对申遗工作进行统一指导。
为配合申遗需要,阳谷县对大运河阳谷段及古闸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拆除占压闸体的部分建筑物58处,对河道污染严重的情况进行治理。同时,他们还建立了档案室,设置了监测平台,投入890余万元对运河沿岸重新铺设22公里的柏油路。
2013年9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指派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印度籍专家莉玛·胡贾女士实地考察验收大运河时,对阳谷段的自然景观及古闸产生了极大兴趣,不停地询问古闸来源、使用等问题,不停地对阳谷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竖起大拇指,还高兴地与周边群众合影留念。她的态度,让奋斗在运河申遗的阳谷人吃了个定心丸。
“较真”赢得尊重
古闸修复从2013年2月15日农历大年初六开始动工,留给阳谷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量,阳谷人却在细节上“斤斤计较”,追求完美几乎到了极致。从施工队进驻的第一天起,李苑峰就开始向施工人员培训相关文物法律、法规和文物修复工程施工办法,并对施工工艺和程序进行严格要求。“古闸的石料被风化和人为破坏的很多,所以我们只能增加一部分仿制石料。同时,每一名施工人员在上工前,我都会给他们讲解古闸石料与现代石料的不同,并且要求他们亲自用手去触摸古闸石材的纹路,这样他们才能在实地工作中,不至于随便拼砌。”施工人员从古闸的全面清理、二次围堰、旧石料打捞到石构件归位、燕尾槽制作再到燕尾扣焊接、砌筑护坡等近百道工序都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施工,保证了运河古闸的原汁原味。
细致的工艺,必然耗费大量的时间,验收时间日益临近,而古闸还未修复完成,李苑峰找到施工人员,将申遗的重要性和古闸的修复意义一讲,没想到工头振臂一挥,大呼一声:“干!”当时已经晚上11点多钟了,工人们已经工作了一天,大都疲惫不堪,但是他们还是挽起袖子,又轮班干了起来。“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大家还是坚持不打马虎眼。工人们一旦发现原石料拼在一起不合适,马上就更换。看着每一组从工地回来的工人都累坏了,我非常感动。”李苑峰说起施工人员连连称赞。
汗水没有白流,遵循历史的真实性修旧如旧的古闸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2012年5月24日,人民大学考古专家魏坚教授来到荆门下闸,看到阳谷人严格按照文物工程维修的传统工艺进行施工,他面对全国唯一一处没有改变原貌和整体风貌的运河段,激动地发出感慨:“来到这里,才看到真正的运河的模样。”
保护一直在路上
盛夏的傍晚,行走在运河畔,微风泛起阵阵波浪,荡漾的霞光铺满整个河面,古闸静静矗立着,村民在古闸旁的广场上谈笑风生,一派祥和的画面。“路通了,水清了,环境美了。”附近村民对运河申遗几年来改变有最直观的感受。
运河申遗成功了,阳谷县对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并没有停止。“现在我们一边考古勘探,一边调查修复,决心要让大家看到真正的大运河。”李苑峰说,“申遗成功是对运河更好保护的开始,我们的责任更重,需要更加努力。”据了解,对于运河阳谷段文物遗迹保护管理规划体系,他们有了更加周密的管理机构和明确的职责分工;对于运河文物,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修缮维护都严格遵照审批程序来进行,制定了一整套防灾应急预案,并建立了完善的检测体系。
大运河阳谷段原汁原味地呈现了古运河的风貌,而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更堪称运河申遗点中的精品。为让精品遗产活起来,阳谷县根据国家对大运河阳谷段的发展定位,准备申报一个世界遗产公园,主题就是古船闸展示,从而再现运河船闸的魅力。
(记者 布双起 通讯员 郭素彦 王守星)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冷藏食品常温存放 聊城市民购买还须谨慎
- 聊城《城市环卫发展专项规划》专家评审会顺利召开
- 64名红十字志愿者3支志愿服务组织受表彰
- 长篇小说《山陕会馆传奇》出版 讲述聊城人励志故事
- 聊城:激素豆芽黑窝点藏身城郊被端
- “洋高考”面面观:韩国学生魔鬼训练家长“求神拜佛”
- 聊城畜牧业四大目标助推东融西借 跨越赶超号召
- 下月起聊城全市城镇化进展月月上报
- 聊城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建立
- 提案办理告别“公文旅行” 办理速度更快
- 积极作为实现新跨越——聊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述评
- 浴霸强光模糊了4岁女童的眼睛
- 主动对接 联合监管 聊城加强与周边生态合作
- 聊城晚报可“订制”你的个性化婚礼
- 聊城市药监部门严查“毒胶囊” 市民可电话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