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可移动文物普查首次盘家底
名人的字画,老家具,聊城体育健儿的奖状……它们是很多国有单位"压箱底"的宝贝。但1949年以来,我国从没有开展过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可以说不少珍贵文物都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历时4年的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已于前段时间拉开帷幕,聊城市也成立了市、县两级普查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颁布了《聊城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政府责任书》。目前,聊城市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和复核工作全面完成,正式进入文物认定和文物信息登录阶段。
拟斥资341余万元支持可移动文物普查
聊城市普查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今年6月,聊城市市本级及11个县(市、区)均已落实了可移动文物普查专项经费。经统计,聊城市拟用于此次文物普查的专项经费共计341.8万元。
可移动文物主要为1949年(含)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各时代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此外,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也纳入普查范围。而1949年后可移动文物纳入普查范围的有两部分,一是已进入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藏品;二是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范围的作品。
3379家国有单位纳入本次普查范围
本次普查的范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全部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包括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
聊城市确定纳入本次普查范围的国有单位3379家,其中,机关单位947家,事业单位1656家,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750家,其他26家。截至目前,3379家国有单位均发放了《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反馈收藏有文物的国有单位33个,占国有单位总量约1%,初步统计文物收藏量为31625件(套)。
文博系统国有单位是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重点。目前,聊城市已开展文物信息采集的文化文物系统单位有5个,文物信息采集2660件,影像信息采集1540件,正在积极进行登录上报工作。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临清:肇事者撞伤八旬老人借口筹钱竟开溜
- 茌平警方:“多名女工失踪”系谣言
- 聊城两名高中教师湖中勇救遇险者
- 聊城:8月底每县要确保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达到300万元
- 聊城连续多日雾霾天气严重
- 聊城首届电动车展销会本月16日在人民广场启幕
- 聊城“时尚先生”刘恺参加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 跨越赶超,为聊城插上腾飞的翅膀
- 聊城组团参加第十六届西洽会 姜大明张建国巡视聊城展区
- 第三次文物普查聊城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729处
- 两万学子归乡 聊城汽车总站迎来学生流
- 怪!聊城东昌湖内发现百余条死亡鲤鱼
- 聊城小微企业成吸纳就业大户 行业从业人员达47万人
- “聊城县衙”一期主体完工
- 聊城应对极端汛情预案按济南“7·18”雨情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