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舌尖上的安全
“这是不打药的柿子,都是自然熟的,5.5元一斤。”5月7日,聊城城区育新街的一户菜贩告诉记者,“不打药”的西红柿要比“普通”西红柿贵1.5元。“现在为了让柿子熟得快、颜色好,很多农户都往柿子上抹药,价格虽然低些,但吃着口感不好,也不安全。”菜贩告诉记者,很多买家都是慕名而来,虽然菜价高一些,但是无公害的西红柿很受欢迎。“在农村,蔬菜如果正常生长,很可能会出现生长周期长、长虫、产量低等情况,于是有的人就会使用农药、化肥等,蔬菜虽然长得快、长得好,但它所含的药物残留却会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菜贩说。
在聊城城区龙山市场,经营调味品的商店十分密集。多数店中除了日常食用的调味品之外,食品添加剂也是其主要经营的一项。“现在常见的食品几乎都有食品添加剂,比如果冻里面有色素、香精和甜味剂,袋装食品里面有防腐剂。”店主马先生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食品添加剂适量添加是安全的,但企业如果违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或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都会对食品安全埋下重要隐患。
在市区的某小学门口,上、下学时段挤满了个体经营的小贩。同时,在学校周边,“小卖铺”里各色的零食中存在不少标注不规范、生产日期模糊、包装存隐患、添加剂数量繁多的“地摊”食品。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小餐桌”的开设并没有办理相关的营业执照,“小餐桌”的安全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大于天。近年来,随着“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不断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部决定2014年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如何能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消费信心?记者建议借鉴其他地市有益的做法,从食品生产、加工到流通各环节严格把关:
食用农产品环节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的监管,深入排查并坚决打击在饲料、饮水及在活畜饲养过程中使用违禁添加物的行为。督促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对农户的教育和监督,杜绝使用不合格农业投入品。加强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的监督抽检,提高抽检频率,扩大抽检范围。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要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从严查处未经许可擅自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范围组织生产食品添加剂和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依法查处违法生产食品添加剂行为,严厉打击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药物以及超范围、超限量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食品流通环节要加大市场日常监管力度,加大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食品流通环节中无照经营、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标签标识不规范的食品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销售含有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食品以及在销售过程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药品的违法行为。
(记者 叶晨雯)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市政协常委金平:农业补贴应由县级财政直接发给农户
- 聊城今年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8357项
- 聊城:走失妇女落水昏迷 民警跳水救其一命
- 出境游价格猛涨 “新法”不应成旅行社涨价“利好”
- 后续报道—— 大学生捐款帮助临清四岁娃
- 四城门景观方案确定 打造古城新看点
- 聊城舞起运河祥鼓迎新年
- 聊城: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将运行
- 阳谷政府采购精细化 节支1.07亿元
- 聊城发现黄种人首例A204血型等位基因
- 聊城突出抓好“聊城制造”品牌创建 特色产业高点猛发力
- 基础设施改造进展迅速 聊城城区42条道路换新颜
- 聊城应对极端汛情预案按济南“7·18”雨情制定
- 聊城市二运会代表团共47个 运动员总数3700人
- 聊城福彩公益助学行:李晓林军人梦想就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