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船拟在古船残体上进行修复
走进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一楼展厅,一艘古船残体陈列其中,这艘古船出被断代为元代古船。据了解,古船拟在古船残体上进行修复,委托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进行修复,修复方案已经上报国家文物局,正等待批复。
关于古船的保护与修复,聊城曾邀请国内众多工程造船、古船保护与研究专家、教授,及聊城本地文物专家聚首,进行探讨。聊城文物界专家、学者都表示,这艘古船对聊城文物界意义重大,是聊城的一项重要发现。这艘元代古船的现身,也反映了祖先的勤劳和智慧,古船制造中的技术、结构,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工艺特点,也为古船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样本。
资料记载,大运河聊城段是元、明、清京杭大运河的重要一段,公元1289年开凿,全长125公里,这一段的开通使整个京杭大运河贯通,元世祖忽必烈钦赐"会通河"。由于这段运河高低落差大,不易存水,所以修建了13座闸,又称为"闸河"。古船出土的闸口即为明代"通济闸"。会通河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水源不足且又分配不均,再就是黄河决口的侵扰,水闸设置也不合理,故而漕运常常受阻,有专家推测,该船应该是这一时期沉没的。
专家们初步推测这是一艘"官船"或者"军船",而且应该是到了使用年限自然"报废"的。他解释,明朝灭元朝主要用的是骑兵,因而那个时代的船不太可能是沉船。而根据船的大小推测,古船至少有13个舱,而且进行运河漕运,当时漕运以官船为主,故而初步推测这是一艘"官船"。而当时官船执行"十年报废"的原则,推测是报废的官船。
"古船的保护和复原,我们有两个方案。"陈昆麟说,一是在现有物件上,复原出古船样貌;再就是对出土的原木构件、古船及出土物进行保护,也可展出,同时根据古船的复原图,再建一艘新船,再现古船元朝时的风采。
12日,记者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获悉,古船拟在古船残体上进行修复,委托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进行修复,修复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等着进行批复。(本报记者 凌文秀)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2013年聊城市高考填报志愿咨询会6月26日举行
- 扬“聊城制造”美名 聊城市打造经济升级版
- 聊城调度孔繁森纪念馆建设赵庆忠任晓旺参加
- 婚姻登记信息系统不稳定 聊城婚姻登记近期限量
- 聊城打造全国最大生态水城
- 聊城:想让孩子了解普通话吗?本周三到人民广场来吧
- 聊城新闻网前许街三商铺遭贼 一店主5万元货物被盗
- 聊城今年招商引资目标到位资金确定690亿
- 河北超级“驴友”高远:聊城之美,在我游记里
- 酒店短信招聘高薪员工 聊城民警:不要相信类似信息
- 室温不达标 家里的暖气啥时候能热起来?
- 春晚等你来秋季赛获奖名单公布 六大奖项十人获奖
- 汪文耀参加收看王成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 聊城本周后期降水频繁 气温或略有下降
- 茌平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