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明代名人王泓阳的故事集结出版
东昌府区沙镇曾是“武水县”古城所在地,千百年来名流辈出,王泓阳就是其中一位。近日,沙镇文化研究会搜集整理的《王泓阳民间故事选辑》正式出版发行。
“聊城历史人物传说中,在民间流传最多最广的就是王泓阳的传说。”该书编委会主任唐明贵介绍,这本《王泓阳民间故事选辑》收录的都是王泓阳的精品传说,该书主题积极,赞扬了明代工部尚书王泓阳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品质。
生平:王泓阳是智慧的化身、清官的典范
《王泓阳民间故事选辑》一书大32开、160页,扉页有一幅王泓阳身穿官服的坐像,严肃表情中透着耿直的神色。《王泓阳生平简介》作为首篇列于故事之前。该篇作者吕国宝对记者说:“王泓阳,名汝训,字师古,‘泓阳’是他的号。”
王泓阳生于嘉靖三十年(1551),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初任元城知县,继任刑部主事、太常寺少卿、光禄寺卿、都察院佥都御史等职。万历二十二年(1594),王泓阳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后因刚直不阿被削职为民,在家度过了十五年。其间编著了最早的一部《东昌府志》。万历三十七年(1609),王泓阳被召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次年五月卒,赠工部尚书。
“他在青年时期曾师从穆孔晖,深得王守仁‘心学’要旨,后来被列入聊城七贤。”唐明贵说,传说中的王泓阳是智慧的化身、清官的典范。在儿童时代,他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神童”;为官以后,断案机智,抑恶扬善。
传说:有盗贼叹其清廉,纷纷叩头谢罪
“王泓阳担任元城知县时,一伙盗贼趁夜潜入他居室偷窃。王泓阳发现后,将钥匙交给他们,贼人开箱只见破衣、散钱,感叹他的清廉,纷纷叩头谢罪。”主编王彦华介绍了书中故事的精彩情节。
王泓阳私访查知,元城县城里一家盐店缺斤少两,克扣百姓。王泓阳为抓证据,派衙役化装成老百姓到盐店买东西,果然重量不足。
王泓阳传来奸商问:“你是吃打还是吃罚。”
盐掌柜表示愿吃罚,王泓阳说:“好吧,罚你给城里的百姓打眼井。”
盐掌柜就打了井,解决了部分百姓吃水的困难。
王泓阳故事大致可分为神童类、断案类、助人类等。如《义助乞丐》反映了他孩童时代的善良、聪慧;《公审马莲墩》刻画出一个智慧清官的形象;《追牛》表现了他被革职后,闲居在家时依然扶弱济贫,为百姓做好事。
编书:故事篇篇精彩,质朴不乏诙谐
“广泛搜集整理历史文化名人王泓阳的传说故事,成为沙镇文化建设的开端之举。”沙镇镇政协工委主任李陆冰说,沙镇曾是隋唐时期的“武水县”故城所在地,千百年来名流辈出。为弘扬沙镇历史文化,将沙镇打造成为“山东省百强示范镇”,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党委、政府特别重视文化建设,专门成立了“沙镇文化研究会”,从事沙镇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
李陆冰负责沙镇文化研究工作的具体实施,据他介绍,参与搜集、整理、编撰王泓阳故事的人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这项工作。他们无数次深入到东昌府区及邻县的多个村庄,访问耄耋老人;还专程去王泓阳任职的故地调查了解。
编写者为丰富王泓阳故事内涵,在搜集整理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再创作,将部分故事的情节有所加工和升华,使王泓阳神童、清官的现象更加丰满。该书语言流畅、精炼,质朴中不乏诙谐。
(记者 刘亚飞)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李曙光步行中国漫记]风餐露宿不觉苦 世事坎坷尽入心
- 开学防范手足口病逆袭 上月聊城发现315例
- 聊城精心培育110农业品牌 15企业新获“三品”证书
- 莘县法院执法人员致伤无辜妇女 法院称不担责
- 聊城涉罪未成年人均可申请法律援助
- 省里来的“第一书记”牵线搭桥 680户村民用上自来水
- 追忆牧琳爱难忘感人事
- 一座耸起的道德灯塔【张颖】
- 聊城:窗台是坠楼事故高危区域 七成高层住户不安护栏
- 车轮频“咬”孩子脚 半数电动车存安全隐患
- 聊城古城规划设计明晰定位
- 聊城市属事业单位招聘 810名考生进入面试
- 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聊城7所学校上榜
- 【评论】和谐社会需要公权向民生妥协
- 聊城68岁老农带着大伙一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