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母亲在外租房6年 陪孩子做康复训练
活动结束后,在一间教室里,记者看到一位母亲正手把手教自闭症儿子写字。
这位母亲姓张,8年前,她用爱唤醒儿子;6年来,她又倾注了自己的爱,悉心照顾患自闭症的儿子,陪儿子走上康复路。
儿子生下7个月患脑炎,医生下病危通知书
2005年1月,家住阳谷县阿城镇的张女士,在经历了辛苦的10个月怀胎后,生下了儿子凯凯(化名),呱呱坠地的孩子给一家人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可是不幸的是,凯凯7个月大的时候,患上了脑炎。
“孩子发烧,总是哭闹。”张女士说,一开始以为孩子只是患上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就带儿子到县城的医院打针治疗,却一直不见好转。
住院第3天,凯凯突然病情加重,陷入昏迷。心急如焚之下,张女士和丈夫赶紧将儿子转到聊城的一家医院治疗,经过检查,医生确诊为脑炎。
经过几天的治疗后,凯凯依然处在昏迷状态,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于是,医生向张女士及家人下了病危通知书,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
“当父母的,没有不心疼孩子的。”几天几夜张女士和丈夫都不吃不喝,守在儿子的病床前。
在凯凯昏迷的几天中,张女士还一直坚持给他喂奶。因为孩子无法进食,她就每隔3小时去叫一次护士长,通过鼻子内插的胃管,用针管一点一点地往里推,给儿子喂奶。
一次,她去叫护士长给孩子喂奶,旁边的一名小护士在一旁嘀咕说:“孩子都不行了,还喂奶。”她当时心里特别难受,却没有说任何话。
也许是母亲的爱感动了儿子,在住院的第8天下午,凯凯突然有了一点意识,并慢慢地苏醒过来。
“住院的第9天,看孩子会哭了,就觉得有希望了。”张女士含着眼泪对记者说。
孩子苏醒过来之后,仍然需要不停地输液。怕孩子乱动,她每天就抱着孩子输。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后,凯凯病情得到恢复,出院后,像正常的孩子一样。
儿子两岁被确诊为自闭症,她陪儿子走上康复路
2007年,凯凯已经两岁多了,看着别人家同龄孩子都已经牙牙学语,可是自己的儿子却还是不能清楚表达意愿,不会说话,甚至都不会走路,这让张女士一家人又着了急。
她和丈夫带着儿子到济南、北京做检查,结果医生告诉他们,可能是孩子7个月大的时候,得的那场病,让他颅脑损伤,造成语言障碍。同时,检查结果显示,凯凯患有自闭症和多动症。在医生的建议下,2008年4月份,他们把孩子送到聊城东昌智障孤独症康复训练学校做训练。
两次看病,张女士一家为孩子已经花掉了20多万元钱,对于张女士家这样一个普通农村家庭,20万元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他们不仅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还跟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
在康复训练期间,每个孩子都需要家长全程陪伴。为了一心一意照顾孩子,张女士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一人带着孩子在聊城住,天天陪伴孩子做康复训练,目前已经在聊城居住了将近6年。
“房子里只有一张床、一个柜子和做饭用的工具。”张女士说,为了省钱,她租的房子十分简陋,白天屋内光线也不好,孩子做作业都需要开着灯,因此很多时候,儿子放了学,她一般会让儿子在教室把作业做完再回家。
“刚来的时候,孩子什么都不会说,现在好多了,学会说话了,只是说的还不是太清楚。”张女士说,经过6年的训练,如今凯凯已经基本能自己穿衣、穿鞋,筷子也用得越来越熟练,这些进步也让张女士对儿子越来越有信心。
张女士说,由于自闭症孩子不愿与别人进行交流,在他们的世界中,妈妈更像是一种工具,缺少了本应热烈的亲情。“其实他的爱都藏在心底,只要我们用心,就会感受得到。”
谈及儿子的未来,张女士说,她对儿子的期望很小,希望儿子以后能够自理就好。
她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最终让儿子学会自立。“现在社会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爱心志愿者加入到关注自闭症儿童的队伍中,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我希望儿子有一个好的未来。”
(记者 梁营营)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围剿”药物残留超标鱼类 购买水产品应该注意啥
- 聊城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跑步走”
- 聊城:东昌湖东升桥附近水域现孩子游泳嬉戏(图)
- 京剧折子戏展演今晚聊城开幕 前期筹备工作全部完成
- 聊城前4个月农产品创汇1.8亿美元 同比增长3.2%
- 临清老胡同地图初稿刊发 填补了临清胡同文史资料空白
- 聊城街头不文明行为扫描:哪些垃圾“杰作”出自你的手
- 今年聊城招900名技能扶贫生
- 要年味儿更要环保
- 东昌府:创意葫芦赢商机
- 钢管学术年会在聊城召开
- 聊城一小区交房需先缴千元装修保证金 律师称不合理
- 聊城阳谷一老人帮人照看女孩 女孩父母玩失踪
- 聊城:组织部召开教育实践活动汇报会 丛锡钢出席
- 聊城举行规划建设项目审查会 对一批新建设项目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