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豫边区有多重要 听听革命前辈三句话就知道了
在13日召开的纪念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成立70周年座谈会暨冀鲁豫边区民主民生运动与党的群众路线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冀鲁豫边区是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为革命胜利和民族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冀鲁豫边区的重要地位和民主民生运动的重要意义,可以从革命前辈的三句话中体现出来。
(一)“得冀鲁豫者得天下”。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时任党的总书记的张闻天审时度势,提出了“得冀鲁豫者得天下”。抗战爆发后,党中央发出号召,脱下长袍,拿起刀枪,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九师挥师东进,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五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冀鲁豫根据地,其中,濮县、范县、观城县和朝城县形成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历经数百次的日军蚕食、扫荡,该根据地始终坚强地屹立在华北敌后,打击牵制了敌人,鼓舞了全区、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为赢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创下了不朽的功绩。
(二)“新中国是从冀鲁豫平原来的”。这是建国后陈云副总理对冀鲁豫边区的高度评价。“七七事变”爆发后,张霖之同志以党代表的身份到聊城协助范筑先将军抗战,开创了鲁西北的抗战局面。1939年北方局决定成立中共鲁西区党委,1940年成立冀鲁豫区党委。一年后,两区合并,成立新冀鲁豫区党委。1942年秋,刘少奇同志来到边区首府驻地莘县红庙村,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同时调任黄敬同志担任冀鲁豫边区党委书记。从此,冀鲁豫边区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1943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鲁豫(平原)分局,黄敬同志任分局书记,领导冀南、冀鲁豫两个区党委,辖12个地委,116个县。解放战争时期,全国19个解放区中,冀鲁豫解放区人口达2000多万,占全国解放区的五分之一,面积12万平方公里。冀鲁豫区扼守华北门户,是刘邓、陈粟大军战略进攻的踏板和重要的后方基地,在这里揭开了夺取全国政权的序幕。
(三)“民主主义是一切胜利的保证”。这是冀鲁豫分局书记黄敬同志对边区民主民生运动的总结。冀鲁豫分局书记黄敬坚决贯彻中央精神,放手发动群众,在全区部署开展民主民生运动,创造了一整套群众工作的体系、原则和方法,打造了钢铁濮范观中心区,巩固扩大了根据地。冀鲁豫边区轰轰烈烈的民主民生运动,就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冀鲁豫是个好战场,我军到哪里都有翻身群众支援,到哪里都有粮食吃。我军取得的胜利是和边区人民的支援分不开的。”
■新闻链接
黄敬与冀鲁豫(平原)分局
13日上午,参加纪念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成立70周年座谈会暨冀鲁豫边区民主民生运动与党的群众路线学术研讨会的嘉宾参观了位于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的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
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是党中央在冀鲁豫边区设置的领导机构,是北方局所辖的四大分局(晋察冀分局、太行分局、山东分局、平原分局)之一,于1943年11月份设立。
1942年9月,刘少奇同志来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心区——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指导冀鲁豫边区的抗日斗争,发表了著名的《红庙论时局》的讲话。同年10月,中央将时任中共冀中区党委书记的黄敬同志调任冀鲁豫边区党委书记。1943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黄敬同志任书记,统一领导冀鲁豫、冀南两个区党委的抗日斗争,分局机关设在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黄敬同志领导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民,积极进行反“扫荡”斗争,实行了精兵简政,开展了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民生运动,成为各抗日根据地学习的典范。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坚持、巩固和发展。到1945年初,冀鲁豫边区拥有近两千万人口,成为“敌后最大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的成立在我党的历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新闻延伸
“钢铁濮范观,边区小延安”
聊城是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中心区
据了解,抗日战争中后期,我党在广大农村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聊城是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濮(阳)范(县)观(城)中心区成为我党抗击日伪军的钢铁堡垒,被誉为“钢铁濮范观,边区小延安”。1941年7月,鲁西和冀鲁豫两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边区,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设在观城县(现莘县)红庙村。刘少奇、朱德曾经在这里视察工作、居住;万里、赵紫阳、田纪云、宋任穷、段君毅、黄敬、杨得志、张霖之、曾思玉、马本斋、苏振华、杨勇、张承先、王任重、赵健民、徐运北等党政军领导人曾经在这里工作、战斗和生活。
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张霖之),在聊城地方部队协同下,先后发起聊(城)博(平)战役和解放聊城战斗。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余人在西起临濮集(濮县南)东至张秋镇(阳谷县)约150公里的地段上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当时的刘邓大军指挥部就设在我市阳谷县寿张镇沙河涯村。聊城党和政府全面予以配合,圆满完成了协助刘邓大军渡河任务。刘伯承、邓小平为此发出慰问信,表彰聊城军民“为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立了大功”。在协助陈(庚)栗(裕)大军转战黄河南北、支援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等工作中均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为此,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晋冀鲁豫分团慰问革命老区人民,最早慰问的是聊城,并赠送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慰问信、纪念章等。毛泽东同志对革命老区“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亲笔题词的锦旗,也最早赠给了聊城。
(记者 赵宗锋 通讯员 刘均国 题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