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那些年投保时,你说好的收益呢?

发布:2013-10-29 17:12:38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为了促进水城保险业良性健康发展,净化水城保险业风气,共建诚信保险业,本报保险维权热线开通了。自10月14日本报保险维权热线开通的消息见报后,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关注。

  在本报保险维权热线开通两周的时间,本报保险维权热线接到50余个电话,其中有八成是质疑保险收益的,“当时,业务员鼓吹说,加上现金分红与其他收益,到期领取保险金时较之保险本金会翻番,可事实是,领取时与业务员鼓吹的收益相差甚远,还不如放在银行定期的收益高……”不少读者拨打维权热线时愤怒地说。更有甚者,直接宣称,“我这是上当,我不可能再购买保险了。”

  这些投保人为何如此愤怒?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说说“保险收益”那些事》系列报道,将分别如实报道投保人、保险公司、保险行业监管部门等对这种现象的说法,今天见报的是此系列报道的第一篇——《说说“保险收益”那些事之现象篇》。

  遭遇一

  收益差太多,

  心里窝囊了一星期他差点被气病

  在本报保险维权热线开通后,接到的第一个便是市民李先生的电话,市民李先生家住建设东路一小区。

  “哎,当时去银行存钱去,结果有个人给我推荐说那款保险产品的收益比存银行高得多,最后都快能翻番了,当时我就想,只要能多挣点钱,管他是存定期还是买保险呢。我就拿那12000多购买了那个业务员推荐的中国人寿的一款分红险。”李先生说。

  可让李先生没想到的是,今年10月8日,当他的那项5年期保险终于到期,他欢喜去领钱时,却发现只多出了1700多的利息,“5年前去存钱时利息是最高的,5年期定期能达到5.85%,就在10月2日我有一个7万多的5年定期到期,最后本金加利息,有9万多块钱呢。可是,我这1万2却只有1700多的利息,是定期存款利息的一半,真是被坑死了。”

  可是,没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即使不满意收益,李先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把这1万4取出来,“聊胜于无,我跟他们也争不起,可是心里窝囊啊,媳妇也老是说我,说我当时为什么要买保险……”李先生说,保险到期后的一星期内他都觉得窝囊,就为这,本来就有高血压的他血压一度升到了170/110,幸亏有孩子的及时开导才让他慢慢想开。

  “哎,没有卖后悔药的,要是有卖后悔药的,我当时真不买保险了,生这气呢。”李先生很是无奈。

  遭遇二

  收益差太多,

  他想保险公司能按定期补给他差额

  与李先生的遭遇如出一辙,只是,刘先生是东昌府区斗虎屯人,李先生是在城区一家银行购买的分红险,刘先生却是在自家镇上的邮政储蓄所购买的中国人寿的一款分红险——

  2008年的8月份,刘先生去储蓄所存钱时,被告知有款保险产品收益比定期高得多,他便以其家属赵春兰的名义购买了这款中国人寿的分红险。

  5年后,也就是今年的8月18日,因为家中需要用钱,正好保险也到期,他便去储蓄所想把钱提出来,可同样的,他的收益也不高,“只有1700块钱的利息,去办手续时还没法立即取出来,得由保险公司把钱打给我……”

  “你说还没有定期高,这不是忽悠人吗?当时说的挺好,到现在收益比他们承诺的收益差多了,可他们到现在什么也不说了,真是买保险的时候是爷,买了之后就成孙子了。”刘先生同样很是气愤,而且他希望保险公司能补给他差额,“至少应该补到跟定期利息一样吧”。

  遭遇三

  收益差太多,

  保险到期半年了他还未领成保险金

  司先生是阳谷人,他说,若没有这次遭遇,他会对保险很是看好,也认为保险产品同样具有理财功能,可是,现在,他不这样认为了,与身边大多数人一样,他开始认为“保险不大可靠”。

  还是5年前,2008年的4月份,司先生的妻子马女士在去街上的储蓄所去存款时,被介绍了中国人寿的一款国寿鸿丰两全保险(分红型),同样也是被对方鼓吹的高收益吸引,她便将要存定期的4万元全额购买了这款保险产品。

  当时的马女士还喜滋滋地跟司先生自夸称自己有经济头脑,不只把钱存到银行里。

  可是5年后,也就是今年的4月份,待这款保险产品到期时,马女士傻了眼,“曾经说的高收益哪去了?曾经说好的分红哪去了?收益还不如正常的定期利息,4万元只有5900元的利息。”

  司先生和马女士不干了,与保险公司几经交涉,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自己未及时领取,前一段时间,他再去领保险金时却被告知,收益从5900元降到了4000元,

  “这是怎么回事?好好的钱还能缩水?”司先生说,他希望保险公司能给他一个说法,要不,他会不理智地阻挠身边任何要购买保险的亲朋。□文/图 记者 李小芹

  ■记者盘点

  文中读者的遭遇有几个共同点——

  1、都是在银行/储蓄所购买的保险产品

  2、保险产品均属于分红型的两全保险

  3、购买保险时业务员均承诺收益要远比定期高得多,可实际收益较承诺收益差太多

  4、虽然业务员承诺高收益,但是,在保险合同中并未明确有“高收益”的保险条款

  5、只听信业务员鼓吹的高收益,但并未仔细查看保险条款

  ◇阅读提示

  文中所涉及的刘先生、李先生以及司先生都遭遇了“承诺收益与实际收益差太多”情况,对于承诺收益与实际收益差太多的现象,以及文中读者所提到的要求,相应的保险公司将作何回应?对此,本报记者将对文中所涉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后续报道也敬请关注本报下期水城金脉。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