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尚庄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另类”

发布:2013-8-26 18:14:34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cgq20130826a41c.jpg

尚庄遗址石碑。

cgq20130826a42c.jpg

有纹饰的灰陶片随处可见。

   最近,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聊城四处文物保护单位跻身“国保”行列,分别是东昌府区土桥闸遗址、茌平尚庄遗址、冠县萧城遗址及高唐兴国寺塔,其中冠县、高唐县结束了无“国保”单位的历史。

  据悉,在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一至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聊城市的光岳楼、山陕会馆、隆兴寺铁塔、曹植墓、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教场铺遗址、韩氏家族墓地、运河钞关、京杭大运河聊城段9处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其中。至此,全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到13处。

  聊城,在1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3处是龙山文化遗址。尚庄遗址是继景阳冈遗址、教场铺遗址之后的第三处龙山文化遗址入选“国保”。尚庄遗址有何魅力跻身“国保”?22日,聊城晚报记者对尚庄遗址进行了探访。

  传说:红门寺故事民间流传

  尚庄遗址位于茌平西郊,在当地人眼中,这里不过是一个土堆,而且,现在已经被当地政府改造成了公园。

  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遗址上曾经有一座寺庙,叫红门寺,并且,还有一段故事在民间流传。

  传说,红门寺地盘不小,占地四五亩。还有两扇朱红油漆大门,上面高悬一块匾额,写着“红门古刹”四个大字。院内有3间正殿,正殿两侧各有配殿3间。寺院后院建有藏经房、库房和僧房。

  红门寺在当时香火很旺盛,远近闻名。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此地时,身染疾患,红门寺方丈颇通医道,被叫来为皇上精心调治,亲奉汤药。

  皇上喝了方丈的汤药之后,很快康复,龙颜大悦,一时兴起,亲笔书写寺名赐予方丈。从此,红门寺不再是名不见经传的寺庙,连当地的县衙也对其另眼相待。

  寺内住着20多个和尚,起初,寺里的和尚倒也安心佛道。但时间一长,他们自恃有皇上龙威保佑,当地官府也不敢得罪他们,就想出了歪点子。

  这些和尚借口寺外村里的水井破坏了佛门的风水,硬逼着老百姓把水井都填平了。就这样,当地百姓吃水只能到红门寺里去挑。可是寺里有一条荒唐的规定,只许年轻的闺女、媳妇单独进去挑水,男人不准进寺。

  等进入寺庙的妇女挑水时,这些和尚竟然调戏糟蹋她们,干尽坏事。当地老百姓发觉这些和尚是一帮禽兽不如的东西。就找秀才写了一张状纸告到了县衙,请县官为民除害伸冤。

  其实,红门寺和尚的恶劣行为,县官早有耳闻,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糊涂。一是因为县官不敢得罪红门寺,二是暗地里同红门寺有着扯不清的瓜葛。

  县官接下状子后,知道红门寺和尚已经触犯了众怒,怕事情闹大,慌忙禀报知府。知府一看案情棘手,又禀报给巡抚。巡抚也不敢擅断,便上报朝廷。

  皇上阅过奏折后,想到红门寺方丈的救命之恩,实在不忍心秉公处理,便说:“罢了吧。”意思是既往不咎了吧。

  皇上谕旨一下,老百姓面面相觑,想不到皇帝也徇私情。但是,皇上一人独尊,金口玉言,谁敢违抗呢?红门寺和尚见皇上成为他们的“保护伞”,更是肆无忌惮,胡作非为。当地几个年轻的后生气愤不过,抄起棍棒就要闯进寺里同和尚拼命。这时,一德高望重的老秀才心生一计:“依老朽之见,咱们不如将计就计。皇上不是说‘罢了’吧,咱就借皇上的口气,把作恶多端的和尚给‘耙了’,既出了气,官府又奈何咱不得。”大伙一听喜出望外,纷纷称妙。

  一天夜里,百姓们集合起来,悄悄埋伏在寺门外。待一妇女借口挑水骗开寺门后,老百姓进入寺中。几个作恶多端的和尚被捆了起来。随后,百姓们在寺外的开阔地上掘了四五个大坑,将罪恶极大的和尚推进坑中,埋上土,只露出秃脑袋在地上。套上牲口,挂上耙,耙上再压石头,锋利的耙齿霎时将那些秃脑袋划了个稀烂。另外的和尚吓得魂飞魄散。

  第二天,老百姓派人报知县衙:“遵照皇上的旨意,我们把那些和尚耙死了”。县官一听,慌忙带人赶到现场,一看便傻了眼,可又发作不得。只得谎称寺内和尚内讧,发生械斗致死人命,草草上报完事。

  自此以后,红门寺开始衰败,显赫一时的红门寺渐渐地变成了瓦砾场。

  探访:土岗上瓦片多 已经建成公园

  今年43岁的孔先生说,尚庄遗址在当地群众眼里就是一个大土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孔先生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这个土堆有三四米高,因为土堆离村子不远,经常和小伙伴到土堆上捡拾瓦片玩。土堆东侧是一处“悬崖”,足有好几米高,非常陡峭,很多人经常在这里挖寻“宝物”。土堆上到处是瓦片,有时候,还能捡到破损的陶罐。

  据说,有的村民曾经在土堆上挖到过宝物,因为,很多群众曾经在土堆上淘宝。但是,没见淘到过什么宝物,都是一些瓦片之类的东西。

  上世纪80年代,实行责任田之后,周围的群众不断拉土垫宅基地,土堆越来越小。“用这里的土盖房子,耐碱,结实。”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22日,聊城晚报记者来到尚庄龙山文化遗址。这里已经成为公园,土堆表面已经被树木、草皮打扮得很漂亮。正在这里施工的工人说,这里曾经是一个土堆,因为城市发展快,这里已经成为城区,建成公园也挺好的。

  记者沿一条还没有修好的路登上遗址,遗址表面已经被绿油油的草皮覆盖,一些绿化树木也枝繁叶茂。在草中仔细寻找,依然可发现一些灰色陶片,陶片上有一些方格纹,这些陶片正是龙山文化时期的遗物。

  尚庄离遗址只有一路之隔。尚庄村村民告诉记者,现在保留下来的土堆小多了,前些年,很多村民到土堆上拉土盖房,没人管,后来才听说这里是龙山文化遗址。

  说法:尚庄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另类”

  其实,尚庄遗址曾经在1975年秋、1976年春由山东省博物馆主持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125平方米。通过这次发掘,才断定了这里是龙山文化遗址。

  聊城市文物局副局长吴明新介绍说,聊城境内有20多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景阳冈遗址、教场铺遗址和尚庄遗址都是比较大的龙山文化遗址。而在这些龙山文化遗址中,景阳冈遗址和教场铺遗址地下都发现了古城址。

  据介绍,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吴汝祚首先发现了景阳冈遗址。1979年,聊城地区文物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选点试掘,出土了大量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多为生活器皿。灰坑底部发现一完整牛骨架,似为祭品,对古代家畜饲养的起源、驯用、牲畜祭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还采集有小骨针、蚌刀、石刀、石斧等。1994年,聊城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文物勘探队又发现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城址平面近似椭圆形,东北西南走向,西端较窄,中部弧形凸出,南北长约1150米,北端宽约230米,南端宽约330米,中部最宽处约400米,总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同年底至1996年冬,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聊城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又联合对其进行了钻探、试掘工作,发掘面积为1200平方米。经挖掘发现,地面已无城垣遗迹,地下城垣保存完好。古城遗址东北角现有南北向水渠穿过,从水渠西壁可见耕土下即有岳石文化城垣残基,其外侧被东周城垣残基打破。

  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茌平县乐平镇教场铺村西北。1994年,省、地区、县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勘探,确认其为一大型龙山文化遗址。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聊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遗址进行了联合勘探发掘。探出城址平面呈东西长方形,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夯土特征有:西半部十余米用生面沙土筑城,土质纯净,较松散;东半部为黑色细花夯土,土质坚硬。城内有东西两个并立的夯筑台址,东台东面约100米,南北160米;西台东西800米,南北160米。两台间隔70米。在台基上勘探方3座,发掘面积75平方米,发现龙山文化时期房址4个,房址为圆形平地建筑,直径3.1米,基槽宽0.4米,墙厚0.2米,门东向,宽0.5米,有土筑门框,经专家考证,该城为研究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起源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

  除了景阳冈遗址和教场铺遗址,尚庄遗址也是一处大型的龙山文化遗址。

  聊城市文物专家孙淮生介绍,尚庄遗址位于茌平县振兴办事处尚庄村东。这处遗址为缓坡土岗,高出周围约3米。1975年秋、1976年春由省博物馆主持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125平方米。共发现大汶口文化墓葬17座;龙山文化灰坑139个,灰沟1条,房址1座;商代灰坑1个;西周灰坑3个,墓葬4座。发现大汶口文化遗物102件,龙山文化遗物千余件。

  孙淮生说,尚庄龙山文化遗址发掘出素面黑陶,还发现了大量的纹饰灰陶,这些纹饰有方格纹、旋纹、篮纹,接近于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的风格。因此,尚庄遗址与河南境内的龙山文化有差别,但与山东境内的龙山文化也有差别,因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这是中原文化和东夷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这也成为海内外考古学界高度重视的重要因素。

(于新贵 孙克峰 赵宗峰)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